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岭南小厨娘txt免费全本 > 5060(第5页)

5060(第5页)

“哎,不必如此……”

钱婶娘话还没说完,青芜就跑了出去,身后还跟着一条小尾巴,没过一会,一大一小一前一后就拽着钱叔来了。

于是钱叔也被林书晚按在炭炉前,还不等他开口询问,薛娘子就端着两碟猪五花脚步轻快地从灶房出来,笑着开口,“今日两位就先学如何将猪五花烤到焦外皮焦香酥脆,内里还能满口流汁。”

两人对视一眼,眸中皆是诧异,赶忙开口,“晚娘,我们不是为了学炙肉来的,就是觉着面馆开着也什么生意,不如让你……”

“钱叔,您也瞧见了我家铺子如今就七八个人,秦娘子要管着小食摊,薛娘子要帮我做朝食暮食,前些日为这炙肉,每到暮时,就要让她去外头烤肉,我一个人在灶房忙得脚不沾地,今日就算婶娘不来,我也是要去钱记寻二位的。”林书晚打断钱叔的推脱之词。

实在是这几日忙不过来了,不说食客等的心焦,她跟薛娘子都快累垮了,秦语害怕自家大伯娘上门找事,死活不愿接受烧烤,无奈之下,林书晚才跟姜婉商量要不寻个专门做炙肉的厨子。

两人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寻钱婶娘一家,原因无他,钱婶娘一家忠厚老实,踏实肯干,两家又是知根知底,加之自己开了食肆,总归还是影响了钱记面馆的生意。

原以为自己说得这般诚恳,钱婶娘就能应下,谁料林书晚都说得口干舌燥的,两人都不同意,只愿意收些店面的租赁费。

无奈之下,林书晚只好使出杀手锏,拉出即将成婚的钱家远哥儿,“婶娘,我听说再过半年远哥儿就要娶妻了,您肯定要给他多攒些银钱不是?”

去岁年末,钱宏远在钦州木匠铺子做学徒工,恰好被那家的女儿瞧上了眼,木匠师父瞧着他是个勤劳能干的,加之女儿日日在自己耳边念叨,只能同意了这门亲事,今年四月末特意从钦州来了一趟,同钱家交换八字,五月初钱记面馆关了好几日门就是去钦州下订去了。

思及此,钱婶娘也不再推脱,转着钱叔两人就跟林书晚弯腰行了个大礼,“此等大恩无以为报。”

林书晚飞快扶住两人的胳膊,笑道:“若是没有二位,哪有如今的谨哥儿。”

于是接连好几日,钱婶娘都在姜家小院跟着薛娘子学习烧烤技术,而钱叔要顾着家中的面馆,便每日抽上一个时辰,跟着薛娘子烤上几串猪五花,亦或是鸡翅中,烤出来的肉串,就是由姜家几口人试吃,原本青芜还十分开心,可接连吃了好几日,实在腻得很,连往常来得很早的宋老,这两日都是踩着食肆开业的点来。

吃不动,实在是吃不动了。

日子一天天的过着,等到临近中秋前,钱婶娘跟钱叔总算是精巧的掌握了炙肉的火候。

等到林书晚满意地点了点头,姜家小院的人都松了口气,总算不用日日吃烤串了,接连吃了好几日,不说青芜连姜婉都长了一圈的肉。

“娘子,今日暮食我想吃些清淡的。”青芜手中捏着一把菌子,凑到林书晚跟前,讨好道。

话音一落,姜婉几人也瞧了过来,眼中皆是对清淡吃食的课渴望,林书晚笑了笑,点了点头,“那今晚就吃个荷叶粥,配个三鲜肉丸汤吧。”

说罢,林书晚就开始准备今日的暮食,荷叶都是现成的,洗干净撕成片装,等到锅中粥煮开,再放入荷叶煮到变色就好,这样煮出来的荷叶粥清香浓郁,到底还是怕晚上饿,林书晚又往里头加了好些莲子,都是今日苏娘子送鱼来时,一同带来的。

三鲜肉丸汤就更简单了,上好的梅花肉剁成肉泥,加入葱姜水去腥后,就能搓成丸子,但林书晚喜欢往里头加上一颗鸡蛋,这样做出来的肉丸又鲜又嫩还十分弹牙,再放入菌汤中煮熟,肉丸吸收了菌子的鲜美,不仅宋老喜欢,连安姐儿两个娃娃一顿都能吃三五个。

等到林记的暮食上桌,青芜也领着谨哥儿回来了,早就饿坏了的谨哥儿捧着碗唏哩呼噜埋头苦吃,没一会,没一会三颗肉丸就下了肚,连带着还灌了一碗三鲜汤,吃得小肚子滚圆才撒开手中的碗筷。

吃过暮食物,林书晚跟钱婶娘商量了一下,打算就将开业的日子定在中秋前一日。

【作者有话说】

最近老过敏,还有点卡文[爆哭]

第54章芋头咸饭

◎随着一勺滚烫的葱油淋在咸饭上头,干贝虾米的鲜味被彻底激发,尤其的香◎

距离中秋还有两日,钱记早在决定跟着林书晚做炙肉那日起就关了铺子门,寻了桥东的陈老汉,按照林书晚的要求把铺子重新整修了一遍。

总算是赶在中秋前两日,将铺子翻新了一遍,原本铺子里的四人方桌,只留了中间五张,其余靠墙的都换成了长桌。

邻近灶房的墙推倒,做了个半开放式的灶房,只用一扇木窗拦住,灶房跟柜台之间特意请了木匠搭了一张丁字形长桌,这样灶房烤好的肉串,可以直接穿过木窗摆在桌上,十分方便。

柜台东侧的墙边,打了好几张矮柜,按照林书晚的说法,那处用来放酒水饮子,不过五日的时间,整个钱记就焕然一新。

叮铃咣啷好几日,在几位匠人的帮助下,钱记面馆的牌匾被小心翼翼取下,换上一张蒙着红布的新匾额。

“再往左边一些。”今日难得没有去姜家小院的钱婶娘站在门口,仰着头指挥着竹梯上的两人。

两人抬着匾额缓缓移动,沉声道:“娘子若是觉着位置可以了,就喊一声。”

左右移动之下,两人总算是将新匾额移动到门框正上方,钱婶娘赶忙高喊一声,“停!就这个位置正好。”

竹梯上的两人应了一声,随着一声轻响,牌匾方方正正挂在门头上放,垂下的红绸随风而动。

“多谢二位,这些拿吃茶。”钱婶娘迎向从竹梯下来的两人,笑着塞了一小包碎银到他们手中。

这是廉州的习俗,新屋建成,要给上梁的工人封些喜钱,求个平安喜乐的好兆头,但钱记没有上梁,钱婶娘为求心安,就给上牌匾的两人封了一笔喜钱。

那两人也没推脱,笑着接过喜钱,吉祥话一箩筐就说了一通,逗得钱婶娘笑得开怀。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