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晨风吹在脸上,带着京城特有的燥热和尘土气。
王盛坐在回北影厂的出租车上,想起昨天欢迎宴上韩三坪提及的“紫禁城模式”后,不禁思索起下一步该怎么走。
公司目前主营的婚礼录像、婚礼电影,以及相关配套业务,都已进入正轨,能够持续造血。
在北影厂这一亩三分地上,也拿到了点话语权。
京城台的关系也算是打通了。
不管从那方面讲,盛影传媒都已经具备进军影视行业的实力。
京圈……
王盛想起了京城影视行业绕不开的圈子文化。
京圈的创作核心、前些年创办“好梦公司”,想要串联京城影视资源的王蒴,目前来看是凉了。
也就是说,现在谁能持续性掏出爆款内容,谁就能占领王蒴空出的位置。
在原本的时间线上,这个位置被冯晓刚和赵宝钢瓜分了。
赵宝钢依靠海岩剧,继承了京圈电视剧大哥的位置,冯晓刚吃到了紫禁城影业搞贺岁片的机遇,继承了京圈电影大哥的位置。
但《甲方乙方》并非凭空而来,在此之前,还有一次鲜为人知的“预演”。
王盛仔细回忆着前世看过的影视圈八卦。
大概就是在今年秋天,京城电视艺术中心主任郑小龙,试图将港台成熟的贺岁档概念引入内地。
为降低风险,他选择了续写曾经火爆大江南北的《编辑部的故事》这个IP,并找到了冯晓刚合作。
于是便有了1997年春节期间播出的三集贺岁电视剧《万事如意》,由《编辑部的故事》原班人马出演,冯晓刚主导编剧,赵宝钢执导。
可惜,缺少了王蒴那股子“浑不吝”的灵气,最终反响平平,只能算是一次不算成功的练手。
“贺岁片、贺岁剧……”
王盛喃喃自语了一句。
眼下已是七月底,距离春节满打满算也就半年时间,距离跨年不足五个月。
拍贺岁片?
打通不了向下的发行网络,拍出来也是抛媚眼给瞎子看,白搭。
但拍一部制作精良、有噱头的贺岁电视剧,似乎正当时。
这不仅能拓展新业务,还能抢夺京圈话语权,更能向即将成立的“紫禁城影业”展示自己的实力和价值,为未来的深度合作铺平道路。
一旦成功,盛影传媒就不再只是一个“拍婚礼录像的”,而是具备了影视内容生产能力的“正规军”。
思路逐渐清晰,王盛的眼神也亮了起来。
是时候对京圈重拳出击了!
抢在《万事如意》之前,搞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爆款贺岁剧!
那么,拍什么?
王盛的大脑飞速运转,搜索着前世看过的众多贺岁影视作品。
很快,一部剧名跳了出来——《家和万事兴之情归龙年》!
印象里这是千禧年左右播出的,由赵苯山、郭大斯坦森等人主演,热闹、喜庆,充满了家庭温馨和过年氛围,非常符合贺岁档的调性。
他仔细回想剧情,核心设定是一个男人为了照顾家人而男扮女装,引发一连串笑料和温情故事。
这设定……怎么有点眼熟?
王盛蹙眉,随即恍然。
1993年上映,由克里斯·哥伦布执导的《窈窕奶爸》,也是这么个路数。
害~
抄国外作品是圈内传统艺能了,从音乐到影视就没有不抄的。
不过《家和万事兴》做了极其成功的本土化处理,更接地气,更符合中国家庭的价值观念和笑点,赵苯山的演绎也很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