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娇软美人的继室之路结局 > 第69章(第1页)

第69章(第1页)

就像东、西府担心的,宝哥儿受了惊吓,又找不到母亲,很快发起高烧。曹延轩请金陵城最好的儿科大夫,寸步不离地守着,发丧那日,把宝哥儿托付给三太太和珍姐儿,才主持了王丽蓉的丧事。

宝哥儿却一直没有好转,病歪歪的什么也不想吃,整日昏昏沉沉的,总是要母亲。曹延轩病急乱投医,按照三太太的建议,请了灵谷寺的高僧点了长明灯,印了经书,又请回高僧在西府正院悄无声息地念经,不知是不是巧合,宝哥儿慢慢好转了。

不光曹延轩珍姐儿,三爷三太太五爷五太太,连带曹慎夫妻、王丽华严太太都松了一口气。

曹延轩怕儿子身子骨受不住,不敢给他一下子吃素,吩咐厨房,用鸡汤炖面条,做肉末鸡蛋羹,又买了春熙楼的什锦豆腐涝,和红糖牛乳搭配着给宝哥儿吃。

珍姐儿早早吃了全素,连带花锦明,日日青菜萝卜,点心也是素油的。

曹家是金陵城的名门望族,王家也是大户之家,两家往来亲眷极多,陆陆续续有人来吊唁、祭拜,直到五七正式下葬,丧事告一段落,两府人都松了一口气,个个满面疲色。

曹延轩安顿好府里的事,把满身缟素的女儿叫过来,安慰道“你娘的事办完了,到了百日,你回来烧纸。你也累了,该回家和锦明好好歇一歇了。”

自从王丽蓉去世,珍姐儿伤心过度,又担心弟弟,一直住在西府,花锦明偶尔回家,多半还是陪着她。

珍姐儿瘦骨伶仃地,眼睛肿的像桃子,不停摇头,“爹爹,我不放心弟弟,我一走,他定会找我。”

宝哥儿是王丽蓉一手带大的,从没离开过一日,曹延轩想着王丽蓉身体不好,孩子又小,不到启蒙的时候,也就随她去了。如今王丽蓉病逝,宝哥儿只要珍姐儿、程妈妈,否则便不睡觉,连自己的奶娘连妈妈都抛到一边。

曹延轩温声安慰:“不怕的,程妈妈不是在吗?还有连妈妈。你娘的事情办完了,你再不回家,亲家太太怕是不高兴了。”又说“我已经吩咐,给亲家太太备了礼物。”

亲家相处,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珍姐儿却想“婆婆过完年就要走了”,并不太担心,“爹爹,我和锦明商量了,锦明说弟弟身子重要。如今天气凉了,去年这个时候,弟弟便是受了风,娘不敢让弟弟吃汤药,捂了汗才好。您就让女儿再住几日吧。”

曹延轩说不过女儿,叹口气,正好东府三太太过来,看看有什么要办的,便请三太太去劝珍姐儿。

三太太把珍姐儿拉到屋里,快言快语地,“四丫头,伯母知道你难过,放不下你弟弟,可你毕竟出了门子,亲家太太又在家里。你娘的事情没办完也罢了,如今办完了,你再不回家去,亲家太太嘴上不说,心里必是不乐意的。”

出嫁的媳妇以夫家为重,除了父母去世,很少回娘家,很多远嫁的姑娘,婚礼后就再也没回过娘家。

珍姐儿眼泪汪汪地,“伯母,我,我知道,可我娘,我娘放心不下我弟弟,我哪能不管?”

当日王丽蓉临终情形,三太太也是见了的,不由也垂泪,“好孩子,你娘有你,也该安心了。”又苦口婆心地劝,“锦明得读书。你先回花家几日,若是你弟弟不妥当,你爹爹自会叫你,左右几步路。这样一来,你婆婆没话说,锦明也和你婆婆有交代。”

珍姐儿不情不愿答应了。临走前,叮嘱宝哥儿“姐夫家里有事,姐姐略走两日,很快便回来。若是想姐姐,便使程妈妈派人叫姐姐,连妈妈也是一样的。”

宝哥儿知道姐姐“嫁给了姐夫”,不能日日住在家里了,眼泪汪汪地点头。

话说的虽好,到了夜间,宝哥儿一见天黑了,娘亲姐姐不在,便有些心慌,满屋子寻找,几个妈妈也拦不住。

曹延轩便把儿子带进书房,拿来一本《三字经》,“给爹爹讲讲,稻粱菽,麦黍稷,后面是什么?”

宝哥儿愣了愣:往日母亲教他,大多是背前面的“昔孟母,择邻处”,母亲为了儿子的学业,可以屡次搬家;或者告诉他“融四岁,能让梨”,要宝哥儿好好和姐姐相处。

不过,《三字经》对读书人家五、六岁的孩子来说,早已滚瓜烂熟,宝哥儿毫不费力地背了出来“此六谷,人所食”。

曹延轩笑道:“背得好,那你告诉爹爹,稻是什么?梁是什么?菽又是什么?”

宝哥儿愣住了,半日才说:“稻就是稻子,梁是高粱米!”

剩下的就不知道了。

曹延轩摸摸儿子的头,含笑道“宝哥儿真聪明,答得好。”又给他细细讲“菽”是豆子,红豆白豆绿豆豌豆,腊八粥里的豆子,都叫菽”

宝哥儿小声说“爹爹,我吃了豆子放屁。”说着在椅子里扭了半天,真的放了一个屁。曹延轩捏起鼻子,作势去开窗子,“好臭啊”父子俩笑成一团。

之后是大麦、黍子(黄米),到了稷,曹延轩细细解释:“这个字有人说是谷子,有人说是高粱,有人说是不粘的黍,爹爹觉得,这个字泛指五谷杂粮,我们吃的,都可以放进去。”

说着,他提笔写下“山河社稷”四字,温声说“认得吗?”

宝哥儿点点头,一字字读了。曹延轩说“你看,山河社稷山河社稷,稷字能和山川河流土神相提并论,自是极重要的。我们日日离不开,东府伯伯堂哥离不开,城里的老百姓也离不开。”

说着,让宝哥儿把这六个字写出来,必须一笔不错。

宝哥儿年纪不大,写字已经有了架势,伏案一笔一划写了,这六个字复杂,略有错误便重新写,曹延轩在对面铺开纸张,一大一小各自写了十遍。

当晚父子俩同榻而眠,宝哥儿听爹爹说“明天把稻子高粱米拿来,看看什么样子”顿时好奇起来,翻来复去地,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果然,第二日曹延轩吩咐下人,把六种谷物拿到书房,临近年底,厨房吃食备的齐全,光豆子就有十余种。

宝哥儿兴致勃勃地一一认了,跟着父亲一起,把各种谷物的名字各自写了十遍。曹延轩又吩咐,把谷物做熟了,中午父子俩吃了百谷饭。

当日晚上,曹延轩提出下一句“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问宝哥儿“可都见过?”

马匹,不用说,出府便要马车,宝哥儿是知道的,另外五种他也不陌生“去庄子上见过。”

今年曹延华来了,带着宝哥儿珍姐儿和两个儿子去了桃陇庄,住了大半个月才回城。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