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婆子得意一笑:“行呀,姑娘既然愿意去,就和我作个伴吧。”
来到这个世界,沈黛还是第一次见到这里的集市,拐过门前的小巷,进入骡马大街主干道,道路也越来越宽,越往前,人声鼎沸,人流浮动,十分热闹,不时的还有那唱卖之声传来:
“查条梨卖也,查条梨卖也……”
“又红又甜又大的灯笼眼的葡萄卖呢……”
“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抬眼看去,却是每家商户或者摊位前都以彩帛、彩纸扎出门楼,又配合着小童或是女子亮着嗓子的唱卖声,来吸引顾客。
新鲜的台词,好听的嗓音总能吸引路人驻足观望。
沈黛算是开了眼界,在现代也是逛过动物园、夜市的人,再看这古代的集市,竟然完全不觉得逊色,谁说古人不善经营?看眼前这番热闹繁华,沈黛真不觉得她这个跨越时空而来的现代人有什么与众不同的了。
也许是沈黛观望的眼神太过新奇,引得李婆子好几顿的白眼,真是读书读傻了,连集市都没有看过。
“姑娘只怕是以前家里管的严,没有来过这样的地方,这条街上算不得是最繁华。靠近西市那边,卖的都是一些胭脂水粉、玉器首饰、绢布彩衣等女子用的物品,每每去那里逛街的人才是最多的……”
沈黛眼睛立刻发亮起来,卖的都是女子用品的地方,那岂不是她在现代最喜欢的活动逛街嘛,于是连忙用力吹嘘了李婆子一番,将她捧得高高的,一路上就套出了前往西市的路线。
待到了集市,李婆子将卤味摆了出来,寻着香味问的人倒是不少,但是一听是猪下水,就都摇摇头走了,半天没一个人买。
眼看着太阳越来越毒,沈黛心想这可不行,她让李婆子单挑出一碗放在前面,让大家免费品尝,好吃了再买,又让她学着刚才路上看见的那些商贩似的叫卖着。
“又香又好吃的卤味,免费吃了,不好吃不要钱,一碗卤味抵三只老母鸡嘞,营养又健康了。”李婆子负责吆喝,沈黛就负责美美的站在那里。
听说是免费的,不一会儿就吸引来了不少顾客,纷纷用竹签子开始试吃,吃完之后都震惊不已,完全没想到这猪下水卤了之后会这么好吃,看着卖的还这么便宜,才五文钱一碗,纷纷都要买好几碗。
他们今天准备的不多,只有一百碗,不到半个时辰就都卖完。李婆子拿着五百来个铜钱笑的嘴角都合不拢。
其实想想五百个铜钱还不够半两银子,对于崔家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还不够一个末等丫鬟一个月的例银,这要是沈黛是个得宠的,她们哪里犯得着为了这点钱抛头露面的,在这里和这些人计较呢。
哎,背着外室的名声,过着丫鬟都不如的生活!
李婆子数了二百五十个铜钱给沈黛:“难得出门一趟,咱们说好的平分,给,去西市看看有没有喜欢的东西,我去前面买点米面,等下我们再在这里汇合。”
沈黛抬头看了李婆子一眼,就明白她现在根本就不是去买什么米面,而是要去看望她那个好赌的侄子了,只是她本来就一直计划着去西市,这时候也懒得揭她的底,和她分了道,往西市而去。
集市离西市并不远,只走过两条街拐过一道弯就是了,其中有一条街上的入口处还挂了一块牌子,上书几个楷书大字:“梧壁桐花巷。”
好美的名字!尽管不是很熟悉古代的繁体字,沈黛细瞧了瞧,还是能分出这几个字出来的。
一路往里走就是不断的胭脂水粉的清香气味扑面而来,有推着推车叫卖的小贩,也有装饰清新雅致的铺面,胭脂水粉、玉器首饰应有尽有,看的人眼花缭乱。
这么繁荣的市场经济,中国历史上也只有宋朝能与之匹敌了,再结合她这几天看的《后宋州县志》,她大胆推测这里应该是历史上宋朝衍生出的一个朝代,政治文化经济都是延续的宋朝制度。
沈黛也不知道这二百五十个铜钱到底能买什么,呵呵,一来就喜提二百五,只知道现在白面是十五文钱一斤,白米是十文钱一斤,其他的就啥都不知道了。
“这位小哥,这个茉莉花粉怎么卖的?”沈黛走到一处小贩面前,拿起一盒茉莉花纹的白瓷瓶问道。
甜甜软软的声音,听起来甚是悦耳舒适,小贩笑呵呵的抬起头来,赫然见到一身芙蓉色衣衫的娇俏女子站在面前,美丽的仿是画中走出来似的,说起话来不禁都有点磕磕绊绊了。
“十,十,十文,姑娘要的话可以给八…八…文钱,带,带,带走!”
小贩说的耳朵都红了,沈黛不禁微微一笑,拿起来在鼻尖闻了闻,香味浓郁有一点刺鼻,显然比不上她现在用的,并不是纯天然的茉莉花粉。
“这个不是天然茉莉花研制的吧?”沈黛试探性的问道。
她这一问就直接打开了小贩的话匣子:
“娘子,有所不知,这茉莉原产自佛国印度,原名末丽,佛经有语“末丽花香”,后才漂洋过来。福建那边才有一些,反是大的茉莉园多是被大地主圈起来的。因此比其他花卉都难得,哪里有真拿来做花粉的,你就看看满街簪花的女子,有哪个是簪茉莉花的?”
沈黛倒是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卖货郎竟然有这等见识,她顺着他的目光去看簪花的女子,果然有牡丹、芍药、石榴花、荷花、海棠等等,却没见一个簪茉莉的。
“原来如此,小哥真是博闻强识,妾受教了。”
沈黛向他感谢,便往附近更繁华的地方去了。
余留下那货郎还呆呆的看着她的背影感叹道:“可惜我这里没有这位仙女要的茉莉花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