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将晏姿唤到跟前,将她上上下下打量一阵,说道,“去那些清流家中作客,打扮要素静些,免得人家说‘俗’,这里头的分寸,你要自己把握好。”
又问,“可想好送什么礼物了?”
晏姿想了想,“左不过是些笔墨纸砚类的……我那儿还有一方歙州眉纹小砚,想来不会出错。”
贾母点头,“你心中有成算,这很好。”
又说了些清流人家的规矩,贾母撇撇嘴,“不比我们这样的人家松快!”
从贾母这回去后,晏姿命人将那方歙砚找了出来,用一只锦缎匣子衬青松枝装了,又写了随礼贴装入其中。
黛玉正在外间的榻上伏在案上抄诗,见晏姿又翻箱倒箧地找衣裳,忙搁笔走了进来,“姐姐又要去哪儿顽?”
晏姿将一件藕荷色交领斜襟袄放在身前比划着,“要去参加一位姑娘的生辰宴,那姑娘是清流人家,我预备找一身素净的衣裳去。”
黛玉在一旁看着,随手指了一件,“试试那件秋香色绣缠枝莲的罢。”
“同色马面裙如何?”
“那件月白缎面比甲?”
“腕间再绕一串十八子佛珠手串。”
……
晏姿在房里看锦缎图样,忽见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拿着个匣子来了,进门便笑,“林大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儿来与姑娘戴呢。”
这头一句,便叫晏姿心里嘀咕,你是太太的陪房,姨太太都能使唤动了,看来两位太太这些时日相处得十分融洽呢。
周瑞家的扫了一眼,“怎不见二姑娘呢?”
晏姿随口答道,“她去宝玉房中顽了。”
伸手接过匣子,打开来看,是四朵宫制堆纱的假花儿。
晏姿不由便笑,“这是单送给我姊妹俩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
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是给两位姑娘的。”
晏姿不由冷笑,居然还顽这种把戏,当下笑容愈发灿烂,“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会给我姊妹。”
她捻起一只宫花转了转,“不过,这样式瞧着如此老气,真是送到宫里的花儿么?别是冒名的罢!”
周瑞家的听了,一言不发。
晏姿笑得绕有深意,也不想看她杵在这儿,送客道,“你恐怕还有差事,我这儿就不留你了。”
人走以后,晏姿将匣子丢在榻上,想着府里的变动。
原书中的送宫花事件,毫无疑问是王夫人的一次警告,让黛玉看清自己客居的身份。
送宫花的顺序,先是到王夫人处,这是贾府的权利中心,再到三春处,这是贾府本家小姐,再到王熙凤处,这是实权派,最后到黛玉处,暗示她的客居身份。
黛玉什么都懂,才会说出那句著名的,“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会给我”。
但她本能的反抗,却被有些人视为小性儿,“刀剑风霜严相逼”,才刚刚开始。
如今身处贾府,晏姿的体会更加深刻,也更清楚其中暗含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