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三国之汉魏风 > 西园文学会6(第4页)

西园文学会6(第4页)

宴会尾声,崔缨又想起了曹植的《名都篇》。

每当崔缨品读起,这位平原侯公子珠玉一般的词儿时,她都觉得,自己好像谨慎捧着鲛人清泪,被螺钿裹挟着坠入深海,深深陷进五光十色的琉璃花筒里,四周泡泡冒个不停,而当她游入深渊,才发觉,最底层的色彩,只有悲伤二字。

在笔下将邺城,描绘成理想中当年汉都洛京的模样,这是曹植擅长的。

现在是千年前,那么千年后呢?

等一切都灰飞烟灭之后呢?

那个在纸墨间,答应所有朋友,明日清晨,还要相约走马长楸间、仰手接飞鸢、连翩击鞠壤的京洛少年……你还会回来吗?

曹植那时背对着她,同样对此景有着千般滋味,可他此刻并不知晓,自己在某某心里,其实没那么多猜忌,早已是白鹤少年一般的存在了。

……

天色将晚,群臣渐渐退去,宴台稀稀落落,还有曹氏兄弟几个,并王、阮、应、陈、徐、刘六子,和来往仆婢。曹操接过崔缨辑录的诸子文集,正欲起身离去。却听廊下乐师堆里小声争执。

“是何事喧哗?”曹操问。

杜夔与柴玉面面相觑,二人上前行礼,又把先前争执的铸钟一事说了一遍。两人又开始互相指责。

曹操不胜聒噪,将竹简掷地一扔。

众人都吓得跪在地上。

曹操兀自捉起编钟架下丁字形的木锤,随手敲了几下,便冷冷说道:

“传孤令,柴玉铸钟渎职,今将其与其子在朝为乐官者,一律贬斥为养马士。十年不复听用。”

令下,众皆震怖。

曹丕汗涔涔,怎么也想不明白,明明曹操跟他一样,都欣赏俗乐俗舞,为何要这样对待一个无辜的柴玉。要说五音清浊不准,他是不信的,柴玉跟左延年一样,都吸收了很多民间俗乐,早就是律吕方面的大师。

最惊吓的是曹植,他反对柴玉而支持杜夔,却没想过让柴玉接受这样重的惩罚。乐匠有官籍,世代相袭,这跟绝了柴氏一家的生计并无区别。

曹操似乎能听到他们的心声,但却铁了心,要给自己这两个儿子上一门课。

那就是,在两个人才中做出选择,若必须分个对错,那只能保留朝廷礼法的维护者,而非礼乐秩序的挑战者。诚然,曹操也很欣赏像柴玉、左延年这样猎新求奇的人才。可杜夔是南征荆州时,曹操好不容易得到的前朝乐师,如今官拜军谋祭酒,参掌太乐,创制雅乐。是曹操恢复汉廷古乐,恢复正统汉礼的一面旗帜,在朝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你柴玉是谁?敢这样凭恃才华在前朝老官面前无礼?免官没再治罪,都算轻的了。

这些道理,曹操一个字没说。

曹植茫然无措,只想要个“公平”的答案。

曹丕却已在跟曹操眼神交汇中,领悟了七分。于是俯首再拜,坦然接受这个结果。

曹操叹口气,拍了拍曹植的肩膀,只留下一句话,转身便按剑走了。

“‘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子建,是该把荀况的书,再读一读了。”

什么德?什么能?

能为君所用的‘德’,才叫‘德’么?能为君所用的‘能’,才叫‘能’吗?

曹植怔怔地跪在原地。

直到曹丕等人都走了,他才慢慢起身,也不急着离开,只蹲坐在编钟下,任凭晚风吹拂衣襟。

崔缨叹息,俯身捡起她辛苦抄录的西园文集,上面有王粲等人一流的诗赋文章。可曹操还没来得及看,就扔下走了。

平原侯庶子刘桢,背对着曹植,在晚风下站立:

“仅是造钟有音色之差,就被这样贬谪,一介乐师,尚且如此,况文人乎?”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