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嬷嬷还想要劝说,她马上变脸了,佯装生气道:“嬷嬷不用再劝了,不然我可要生气了。”
最后施嬷嬷只得把话重新咽了回去。
马车行了半个多时辰,终于到了朱雀门。
施嬷嬷扶着她下了马车,宋蕴枝站在白茫茫的雪地上,寒风吹在她脸上,但是她似乎感觉不到冷,一双眼睛只看着不远处朱雀门一旁安静立着的登闻鼓。
登闻鼓孤零零地立在那里,鼓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雪,两侧的红漆因为风吹日晒而有些脱落,看起来已经有些年头了。
宋蕴枝脚底踩着雪,坚定地一步一步地往那边走去。
施嬷嬷紧紧跟在她的身后,一双眼睛也同样看着那静静伫立的登闻鼓,直到有雪花落在她的脸上,她才抬头,恍然发现天上不知何时下起了细雪。
此时已过午时,朱雀门前除了皇宫守卫之外,再没有旁的人。
守卫看着一身素衣,披着雪色斗篷的女子慢慢走来,先是眼中出现警戒,可当人走近了,看清楚女子的容貌后,又收回了目光。
只当做是寻常路过的普通妇人。
谁知道那女子径直往登闻鼓的方向走去,不等他们出声呵止,她已经拿起了放置在鼓边的鼓槌,一下又一下地敲响了登闻鼓。
那声音先是沉闷的,随着她越来越用力,逐渐变得响亮起来,鼓身震动带起了顶上的雪,也跟着簌簌地往下掉。
鼓声慢慢地传到了宫中,道上扫雪的宫人站直身体,闻声往传来声音方向抬头望去,不明白发生了。
凤栖宫中,正在闭目养神的皇后倏地睁开了眼睛,她转头问向身边的女官:“你方才,可有听见鼓声?”
那女官摇头:“并未,许是娘娘听错了。”
皇后却直接从贵妃榻上起身,神色凝重道:“不对,本宫听见了,你去外面听听。”
女官闻言出了殿门,站在门口屏声静气听了一会儿,发现确实隐约有鼓声从宫外传来,她看了眼鼓声传来的方向,神色一凛,立刻走进去正色回禀道:“方才奴婢站在外面听了是有鼓声,且是从朱雀门那边传来的,是有人在敲登闻鼓!”
皇后脸色一变:“此时百官已经下朝,陛下正在含元殿,含元殿离朱雀门比后宫更近,快,本宫要去一趟朱雀门!”
就在宋蕴枝敲响第二十下的时候,守卫终于来到了她的跟前,对方厉声道:“来着何人,为何要敲响登闻鼓?你可知道敲响登闻鼓的后果是什么?”
宋蕴枝把手中鼓槌交给施嬷嬷,而后转身平静道:“自然是有天大的冤屈,才会敲响登闻鼓。”
那守卫严肃着一张脸:“你若是想要替人含冤或者状告他人,需得杖责二十,才能把状纸递到陛下的眼前。”
听到杖责二十的时候,宋蕴枝的手下意识抚上了小腹,但是很快又放下,再次抬头的时候,一张雪白的脸没有了血色。
其实她在此之前已经知道敲响登闻鼓的后果,只是为了给外祖父他们申冤,总得要有所取舍,她身体受点罪也算不得什么。
那守卫以为她是被吓到了,准备打退堂鼓,见她生得好看,穿着又不一般,看着就不像是普通的百姓,于是忍住多说道:“夫人还是再想想吧,这二十棍打下去,别说是您身为女子遭受不住,就是换做男子,也能丢了半条命,小的看您身份不一般,不考虑自己,也要考虑一下身后的家族。”
这些年也有不长眼的来敲登闻鼓,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听到要杖责二十之后都放弃了,且为了彰显陛下的治国有方,这些年上峰总是说告诫他们能劝一个是一个,劝不住的就往死里打,打死了就没这回事了。
就在他以为宋蕴枝沉默是生出了退意,想要把准备好的说辞把人劝走时,突然听见女子清澈的声音在寒风中慢慢响起:“那便杖责二十吧。”
说完,她垂眸看了眼小腹,语气带着微微的颤抖,轻声道:“对不起。”
第64章
守卫没想到自己苦口婆心居然
没有把人给劝退,最后只得叹了口气,对着不远处的另外两名守卫招了招手:“你们过来。”
等那两名守卫走上前,便一脸严肃地对着他们耳语,最后让他们离开。
施嬷嬷给宋蕴枝打了伞,替她遮住了风雪,她听到守卫说要杖责二十的时候,眉头紧紧皱了起来,这回见宋蕴枝没有说话,于是小声道:“夫人,那守卫也说了,杖责二十别说是女子,就是男子都遭受不住,夫人身子比不得男子,要不,还是再想想别的办法?”
可宋蕴枝决定了事情就不会后悔,所以反过来安慰她:“没事的嬷嬷,不就是丢半条命,只要我熬过了这一次,外祖父就有沉冤昭雪的机会。”
许是那守卫不想她坚持下去,所以自他吩咐了那两个人之后,就一直在拖着时间,他本就是故意的,陛下登基这么多年,敲响登闻鼓的人少之又少,而且大多最后都没成功把状纸递到含元殿中,为的就是让百姓知道,陛下在位的期间,海晏河清,国家治理有方。
反正是能拦一个是一个。
这一回他又想故技重施,谁知道站在一边的女子竟是执拗到了这种地步,即便一张脸被寒风吹得苍白,也没有要退缩的意思。
看来今天她是一定要给自己的亲人申冤了。
一炷香的时间过去了,离开的两名守卫终于回来,二人手中一个拿着一尺多宽的长凳,一个手中拎着两根婴儿手臂粗的木棍。
宋蕴枝见了,脸上的神色倒是平静,可是一想到她下意识又抚上小腹。
最后到底是咬牙,没有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