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为每一个细节欢欣鼓舞,雀跃不已。但对于英国人,尤其是伦敦人来说,在这些产品中最令人骄傲的还是他们大英帝国的工业产品与创造发明,他们展出了各种车床、机床、纺纱机、抽水机以及各类机车,轮船的驱动机,为了让人们更能领会到这些庞然大物所能创造的利益,他们还特意在水晶宫的地下建造了锅炉房来提供足够的蒸汽,这些蒸汽不但能够让这些机器在展示时运作起来。还能提供给了占据了一整个展厅的管风琴机组,以及那座大如厅堂的差分机——这台差分机即便比不上它在伦敦塔地下的同类,也有近十吨重,有八千多个零件。
当然,这些零件普通人是根本数不清楚的,他们只能看到密密麻麻的齿轮、转轮和连杆,这台机器也同样可以在宾客的面前运作,在疙瘩疙瘩的计算声中,不断吐出他们所询问问题的答案。
不过在这里的问题,也是经过甄选的,倒不是担心这台差分机无法读写,或者是回答不出来——而是一些敏感的问题很有可能触及到政府与王室的颜面。
譬如正在两国政府间相互拉扯的海因利希。楞次的遇害问题。
海因利希是一个德裔俄罗斯人,也是俄罗斯皇家科学院的学士,即便是现在的沙皇并不怎么看重科学研究,他的名字依然能够被这位陛下所熟悉,可见他在学术上的成就不同一般。而这位海因利希也并不是第一次来伦敦,他在伦敦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好友,经常来和他们会面,小住,一起畅谈学术上的种种疑问和设想。
但这次他是跟着使团来的,也就是说,他也是女王邀请的客人之,一但就在俄罗斯人因为他们的展品不受重视而暗自气愤不已的时候,海因利希的尸体被人在东区的一个小巷子里发现,这条小巷子已经非常接近港口,但没人想到海因利希是想要立即返回俄罗斯。这件事情他没有对任何人说。
于是,按照通常的推测,他可能是去东区寻花问柳,或者是要做些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这是英国报纸的说法,才会被那里的暴徒袭击,这个暴徒的手法非常凶残,他不但抢走了所有的财物,还割断了他的脖子,几乎让他的头都掉了下来。
为此,俄罗斯使团的人表现出了极度的愤慨,大有新账老账一起算的意思,他们谴责英国政府,公开宣称所谓的开明严谨的社会制度在英国根本不存在,这里到处充满了如同美国人那样的罪犯和渣滓,不得不说,这其中有不少迁怒的成分,但英国政府也很难回复,他们总不能说——对,我们是有这么一个该死的垃圾堆,你们的人就根本不该到东区,那就是一个无法无天活见鬼的烂泥地,普通人根本无法全身而退,这样说,岂不是凸显了英国政府的无能吗?
英国政府只能捏着鼻子将这件事情下发到警察厅,让警察厅去调查,然后弗雷德里克倒是调查出了一些东西,那就是富兰克林的死亡。旅店老板一下就是就认出了海因利希,因为他的容貌实在是与伦敦人太不相似了,何况他还蓄着那样大的一把胡子,实在是令人印象深刻。他说,那位先生进了富兰克林先生的房间之后,他们确实没有发生过什么可以被听见和看见的争执,但那位先生离开的时候,很显然的心情不快,而弗兰克里先生下来用晚餐的时候,也是一脸沉郁,看来他们并没有得到一个让双方满意的结果。而就在他们不欢而散之后,当晚富兰克林先生就发起了高热,他们将他送到医院的时候都不能确定他是不是已经死了,而就在富兰克林先生还在医院的时候,一个年轻人走过来,宣称是他的子侄为他支付了房费,“然后嘛,”旅馆老板摊摊手:“我看他也是一个合称的绅士,一点都没有考虑到他可能是来冒名顶替的,何况那位先生,”他不小心漏了一点口风,“也没有留下什么值钱的东西,只有一皮箱的书和笔记——就是你们说的资料。”还是他从调查人员口中听来的新名词。
“然后那位绅士带走了资料。”
旅馆老板点点头,说,“是的,他带走了所有有字的东西。我们回去收拾房间的时候,发现房间里面空荡荡的什么都没能留下,我是说那些有字的,富兰克林先生的外套、行李和手杖都还好好的摆放在原位,没有被拿走。”
如果海因利希只是一个普通的使团人员,那么他们可能还会陷入暂时的迷雾,但弗拉克林已经和他接触过的几个权贵说过,他这次来伦敦带来了所有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研究资料,他所有的发明,他所有的创意,他所有的研究成果,实验材料与论文,只为了在英国政府里谋求一个小小的职位。
当然,在交易中,他首先选择的是倒霉的巴麦尊子爵,子爵一死。他寻求上进的路径也被拦腰截断,他不得不重新寻找对象。而就在这段时间里他死了,资料也丢失了。
海因利希是一个学者,似乎也进行过对雷电的研究,于是,两者联系起来,不得不让人怀疑海因利希会不会就是为了这些资料而杀了富兰克林,科学家之间的倾轧争斗并不罕见——就如我们熟悉的牛顿爵士,在科学界中论到如何使用政治手段以及肉体打击的,他几乎就是一个降了维的怪物,被他排除的异己可不在少数。
完全有可能,富兰克林并不打算把自己的晋升之径交易给海因利希,但海因利希对这份资料势在必得,不惜雇人来杀了他,然后拿走东西。
于是,俄罗斯人指责英国就是一座犯罪的温床,凶手的巢穴,而英国人则指责俄罗斯都是强盗与骗子他,们抢走了大英帝国珍贵的科学资料,反正两者在报纸上你来我往辱骂不休,让外省人和外国人好好的看了一番热闹。
不过也不能怪他们,在世界博览会召开之后,即便主办人是英国,其他国家也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国家与辉煌成果,法国人提供了一万多件展品,德国人提供了八千多件展品,美国人虽然少些,只提供了五千多件展品,但在这五千多件展品里更多的符合了这次博览会的主旨——其中有播种机,缝纫机,收割机、左轮枪,橡胶制品和口嚼式烟草,得到了人们颇为广泛的好评。
但对于英国人来说,这些产品无论如何都无法与他们的展品相比较,虽然英国确实提交了有四万多件展品,但他们又有着本土之力,又有着充足的筹备时间,有这些数量并不令人感到惊奇。当然。在蒸汽大革命和机械大发展之后英国的种种发明和创造也确实引来了许多人的称赞与感叹,但无论如何,英国报纸的一些厚颜无耻的行为还是激起了别国人的愤怒。
他们无视其他国家的成绩——在报纸上将美国渲染成一个叛逆的儿子,一个可恶的卖国贼,一个无耻的小偷,虽然美国独立战争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但依然有人将美国看作英国的附庸,并且大肆嘲讽美国人的粗俗与无赖;同为一个古老国家的法国与德国也没能得到什么好评,法国的展品被评论为浮夸,繁琐,不知所谓,德国的展品则被斥为刻板、老旧、缺乏新意——至于其他的国家,那就更不用说了。
俄罗斯,我们之前已经提到过他所能拿出来的展品多数都是珠宝,报纸们将他形容成十九世纪的东方鞑靼,由许多个落后没开化的部落组成的联盟,凭借着“榨取”奴隶的血汗而满足于腐朽堕落的享受;至于其他国家,像比利时,荷兰这种小国家,报纸们要么不提,要么就是嘲讽,嘲讽比利时也只能凭借着钟表镜子聊以自-慰,嘲讽荷兰的郁金香大骗局,讥笑他们人民的愚昧和无知。
还有印度以及其他亚洲被殖民的国家,像是美国这种早已独立的国家都难逃轻蔑的评论,这些的的确确就是附庸的国家更是无需多说,他们的展品不但有大象有动物,还有人,对,褐色皮肤的和黑色皮肤的人。
一个被围在围栏里如同猫狗一样被展出的黑皮肤小女孩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他们就像耍弄猴子一样的耍她,向她投去糖果,捏她的胳膊,戳她,看着她哈哈大笑,虽然他们的女王也确实收养了一个黑皮肤的小女孩。但这对年龄相仿,容貌相似,皮肤也同样黝黑的女孩却得到了完全不同的待遇。
可能这就是女王的宠物与民众的宠物的区别。
第283章博览会的鬼影(中)
这种小插曲并不能影响女王的心情,直到发生了一件在她预料之内,但又在预料之外的事情,那就是博览会会场出现的幽灵。
鉴于此时还没有电灯,在博览会会场里,依然只能使用煤气灯与油灯照明,而这两种灯几乎都是明火,容易引发火灾。所以博览会一般都是在早上九点钟开场,然后在晚上四五点钟的时候就关闭会场,也就是说,这座晶莹剔透庞大宏伟的会场依然需要自然光来照明。
伦敦本来就是一个阴沉多雨的城市,能够提供给会场的阳光就更少了,但在宾客散去之后,会场里依然需要巡逻的警卫人员,这里毕竟有十万多件展品,而且一些产品都是价值连城的珠宝首饰,没人监管,伦敦的窃盗集团会将这里一扫而空,所以这里的巡逻人员不但不少,还很多,几乎每隔几分钟就能看到一个手举着油灯的警卫面色沉静的从各个展厅间走过。
幽魂的传说就是从这些警卫的口中传出来的,他们说自己先是听到了有什么东西从高处跌落,还以为是树木的枯枝跌落在会场里或者是放置在某个高处的展品因为位置不对而掉落在地上,他们连忙奔过去查看,却发现那里空无一物,什么都没有,而等到他们放松下来,重新开始巡逻的时候同样的声音又在另外一个地方出现了,但结果还是一样,他们什么都没能发现。
如是三番两次之后,他们又听到了人类痛苦的呻吟声,哭号声,喃喃自语般的祈祷声,这些声音似乎从四面八方而来,找不到一个固定的源头,然后就是从雕像的基座下流出了深色的水迹,像是凝固后的鲜血,后来又从某个角落里看见了彷徨的白色虚影,但灯光一照过去,他们就不见了。
于是,教士们很快进驻了水晶宫,在夜晚的时候,他们在这里举行了弥撒,到处喷洒圣水,怪相消失了一段时间,但几天后,他们又出现了,并且变本加厉。
这次不但发生在距离闭馆还有一段时间的黄昏时分,还一口气吞噬了好几个前来观看展品的宾客,其中就有库茨男爵夫人与随她而来的狄更斯先生。说起这两位,最近也是风头正盛,他们创建的维纳斯的小屋这一慈善机构在寒冬中拯救了几千条活生生的性命——不但拯救了母亲,还拯救了她们的孩子与家庭,说起他们,每个人都是赞誉有加与有荣焉,女王也在这场博览会的开幕式中带上了他们,就像在自己的王冠上点缀上绚丽的珠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