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们走远,王玉英同荆野轻道:“你赶紧回去吧,马上天彻底亮,就不好走了。”
荆野满心眷恋,闻言自然酸涩,却还是依从王玉英离开。
走到门边他忍不住回头:“我今晚再来看你。”
王玉英沉吟须臾,冲他眨了下眼:“好。”
荆野推门关门,纵上屋顶,那一蹦好像极其雀跃,飞檐走壁也极欢快。
王玉英这边,等荆野一走,就重躺倒补觉。她是从来不做早课的,也没人催她,就让她在这孤岛中自生自灭。
王玉英习惯朝右睡,转个身,不小心压着唱颂乐府,纸硬膈应人,她拿起来重新看,徐恒居然提及北疆、宁王府和他俩刚住进福宁殿里的旧事。这些事她在徐恒面前不知追忆过多少回,在那些以泪洗面,或者歇斯底里的日子里,一遍遍给他回忆,质问他是不是忘了,不记得?如果还记得,为什么会变心?
一开始徐恒面露愧疚,到后来脸上找不到半点愧色,唯有厌烦。
“朕没忘,但你能不能别老拿出来说事。几颗陈芝麻烂谷子,你是不是要念叨一辈子?”
“这点你该学学梅娘,她从不翻旧账。”
“英娘,且向前看吧!”
是他让她懂得,恩久了,就会让人觉得她在挟恩徒报,爱久了,爱就消散转移。
无论多香多甜的米饭,含在口里太长时间,都会变得没味,甚至还觉得霉,想吐掉。
如今他自个捡馊饭吃,王玉英禁不住长笑一声,冰冷和讥讽挂在她唇角,久久不散。
她想起刚结识徐恒那会,他用了化名和假身份,等到两人定情,他才向她坦白。爹爹得知后,私下说了句天家难攀,非是良配,劝她三思。
可王玉英那会已经对徐恒一往情深。
爹爹于是没再讲过准女婿的坏话,依从王玉英,促成姻缘。成亲那日,爹爹几乎搬空半座将军府,给她带去宁王府做嫁妆。
她那时候傻,还真就搬,掏心掏肺,都给徐恒。
其实徐恒身边的亲友,不似她娘家,一直都在反对、抵触这门婚事。
她尚不知徐恒身世时,他身边就总跟着一男一女,徐恒说是自个的表弟表妹,王玉英后来才晓得,男的是元后的表侄子,郑相嫡长子郑扬之,如今他子承父业,也拜相封侯。女的是元后母族的侄女,跟元后一个姓,姓江,单名一个梅字。
王玉英自觉和郑扬之没什么交往,统共说过的话不到十句,他却总对她有莫名的满腔敌意,总在徐恒面前败坏她,说她配不上徐恒,坚决反对二人在一起。
有一回被王玉英听见,她急脾气,不能忍,指着郑扬之鼻子开骂,要不是徐恒拦着,强行将两人分开,她拳头就抡上去了。
不欢而散。
翌日王玉英上街走霉运,又遇到郑扬之,他板着脸走到她身侧,突然告诉她其实江梅刚出生不久,就和徐恒指腹为婚。
她不是以表妹的身份陪伴徐恒左右,她一直是他的未婚妻。
“这事板上钉钉,大殿下也始终知情,不妨告诉你,今日皇后娘娘召大殿入宫,就是商议成亲。眼下正挑选良辰吉日,估计就在今年。”
王玉英全身血液顺着凝固,怔怔望着郑扬之,见他唇角噙笑,仿佛在说:我梅表妹和大殿青梅竹马,轮得到你个妖怪来横插一脚,痴心做梦?
王玉英冷得抖了下,转身就往家跑,她找了爹爹,带她进宫,她要问一问徐恒。她在宫里跑得太快了,最喜欢的那支金钗落地都不察,后来怎么也找不到。
她在距离坤宁宫不远的地方偶遇江梅,江梅满脸泪痕,狠狠瞪她一眼,又重捂脸跑开。
她在坤宁殿前找见徐恒,他直挺挺梗着脖子,跪在殿前广场上。三伏酷暑,太阳正晒,徐恒浑身汗如雨下,袍子紧贴后背,现出一个湿漉漉的圆,仿佛印玺,狠狠戳在王玉英心上。
他听见响动,扭头望来,见是王玉英,苍白的唇角旋即挤出微笑。
“英娘,我已经拒绝了她们。”他告诉王玉英,元后和江梅他都已经义正词严讲清楚,“我不会娶江梅,英娘,除了你,我不会娶别的女子为妻。”
可后来,他还是纳江梅进了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