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里种了荷花,但不知道是没打理好还是本身就没种多少,荷花占据的湖面还不到一半。
她摸摸晒得滚烫的脖颈,继续往前走,到一户人家外面停住,大院门没关,她一边敲门一边探头进去看。
杨半夏正在院里哄孩子呢,就看到个眼生的姑娘敲门,“进来吧。”
“你有什么事吗?我爹在午睡,我去把他喊起来。”
“不用,您是夏姨吧?我是昨儿下乡的知青,我大舅是秦满仓。”
杨家彤迟疑着打招呼道,上午玉珍姐告诉过她,队里的赤脚医生也姓杨,家中有个独女招赘,她喊姨就行。
“你是…家梅的妹妹是吧?”
“对。”杨家彤点点头。
“哎,以前秀兰姑姑带你们回来,我估计还见过你,今儿没认出来。是来找我爹的吗?你生病啦?”杨半夏问道。
杨家彤摇头,小声道:“没,夏姨,我听说你家种了绿豆,能卖些给我吗?”
杨半夏笑了,“这事呀,能是能,不过只能匀一些给你,我家种的也不多,还得留些给大队人家。”
刚来的知青身上总是比较宽裕的,用起钱来也大方,她担心不提前说,对方一下就把自己的存货全给买了,这可不行,双抢那段时间最累最晒,等那时候大队有些人家也会要买些绿豆回去熬汤喝,降暑。
“行,夏姨你看能匀多少,都给我吧。”
杨半夏点点头,看吧,她就知道会这样,“行,我去给你装。”
杨家彤忙把粮食袋子递过去。
说不多就真不多,也就三斤的样子,她掂一掂,轻飘飘的,放进背篓里,又看到了杨家菜地里的薄荷,瞬间眼睛一亮,厚着脸皮讨好般地笑笑,道:
“夏姨,您家的薄荷能分几株给我回去种吗,这夏天那么热,一天都待在地里,我担心自己会中暑,想到时候泡些薄荷水喝着。”
即使没中暑,有绿豆和薄荷也好过一些。
杨半夏挥挥手,随意道:“你拔一些吧,这小玩意儿生命力可强了,傍晚你种下去浇点水,第二天也不会蔫。”
想到对方的目的,好心提醒道:“要消暑,我们山里有一些植物拔来晒干能做泡凉茶,哪天我上山的时候带上你叫你认一认。小水沟那边也有一大块鱼腥草,只是你从根部处折断,别直接拔,把根留下年年还能长,大队人家都这样做的。”
杨家彤把这些都记在心里,眼里流露出感激之色,“好,我记住了,谢谢夏姨教我这些。”
杨半夏温和笑道:“没事,都是同个大队的人,我不说你也早晚知道。”
摘了张芋头叶包住带了泥的三株薄荷放进背篓里,她告辞出了杨家,直奔小水沟处,果然看到一小片山坡上全是鱼腥草,有好些是被人采过的,重新长出来的还不及手指长。
她采了一捆,拿到湖里洗干净,回到家又用干净的水冲了一遍,铺在簸箕里搬到太阳底下晒。
“这是什么?”阮杨从外边回来喝水,本想凑近一看,结果一走进眉头不禁皱起,反射性地捂住鼻子,看着杨家彤欲言又止,后退了几步。
“鱼腥草,晒干当凉茶的,夏天要喝些凉茶降暑。”
降暑啊,那他也需要,只是这个味道,阮杨有些避之不及,眉头拧着甚是纠结。
杨家彤看到他的神情了然,好笑地指着院子里的某株小草道:“你要是不喜欢这种,也可以拔一些车前草,都是一样的作用,而且这种草到处都是,更好找。”
“车前草?”阮杨看着那棵草,他还以为是野草呢。
他开荒的那儿也看到这种草,想到这个草没有臭味,他欣然接受,高兴道:“行,我采些这个车前草。”
“你们的锄头和镰刀就安好把了啊?”杨家彤回来时看到他和李红英都在外头劳作。
“没呢,先借的老知青们的。”阮杨解释道,同时手上被杂草划到的地方有些痒,他挠了挠。
心里想着,他们自己的镰刀和锄头还不知道该怎么按上合适的把,打算等下午老知青们下工了向他们请教。
杨家彤点点头,她自己暂时没打算买,先用着四姐的来,等以后什么时候去公社了再顺路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