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支撑这个蓝图,人才成了关键。
风华科技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招聘计划启动了,不仅面向社会精英,更是首次將触角伸向了全国各大高校的应届毕业生。
陈风亲自坐镇最后一轮面试。
他几乎不看简歷,只是和面试者聊几句天,问一些天马行空的问题。
系统早已在他的视网膜上,为每个人標註了潜力值、忠诚度和思维模型。
“你,叫李浩然是吧?
学物理的。”
陈风指著一个因为紧张而把简歷捏得发皱的年轻人,“你对球状闪电有什么看法?”
满座皆惊。
招聘和球状闪电有什么关係?
李浩然却像是被打开了话匣子,从等离子体讲到磁约束,虽然许多理论还不成熟,但眼中的光芒却骗不了人。
“很好,你被录取了。
去未来概念產品部报到。”
陈风当场拍板。
就这样,一个个被传统眼光视为“不务正业”、“好高騖远”的年轻人,被陈风精准地筛选出来,成为了风华科技最宝贵的人才储备。
与此同时,一条看不见的產业链,在陈风的亲自布局下,迅速成型。
从特种工程塑料的粒子,到晶片封装的陶瓷基板,再到电机里的超强永磁体,风华科技凭藉“磐石计划”下放的技术优势,自建了几乎所有核心零部件的生產线。
这种近乎变態的全產业链整合,不仅保证了风华產品无可匹敌的品质和成本优势,更构筑了一道令任何对手都绝望的技术护城河。
別人还在研究怎么仿製你的外壳时,你已经把製造外壳的原子结构都申请了专利。
服务,是陈风打出的另一张王牌。
在“一锤子买卖”还是主流观念的年代,风华科技率先在全国各大城市建立了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与用户体验中心”。
统一著装、骑著崭新自行车的服务人员,带著专业的工具箱和礼貌的微笑,提供上门安装、维修和諮询。
“风华的同志来了,不光给修好了洗衣机,还帮我把厨房地都拖乾净了!”
这种“海底捞”式的服务,彻底征服了消费者。
买“风华”,买的不只是一台机器,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尊重和安心。
金秋十月,风华科技在京郊的秘密总部,召开了一场面向全国核心经销商的內部发布会。
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们意气风发,他们靠著风华的產品赚得盆满钵满,对这次会议充满了期待。
发布会现场被布置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家居模版间。
当陈风走上台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各位合作伙伴,感谢大家远道而来。”
陈风没有多余的客套话,“今天,不谈销量,不谈政策。只想请大家看一样东西。”
他走到墙边一个看似普通的开关面板前,轻轻按了一下。
奇蹟发生了。
房间的灯光瞬间变得柔和,窗帘自动缓缓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