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品率……降低了81。2%?”
“综合能耗……下降了22%?”
这已经不是技术改造了,这是要改变轧钢厂命运的奇蹟!
刘大壮呆呆地站在人群外围,看著那块写满了惊人数据的小黑板,之前还想找茬的心思早已飞到九霄云外。
他感觉浑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双腿发软,几乎站立不住。
他终於明白,自己和陈风之间的差距,不是靠嫉妒和使绊子就能弥补的。
那是鸿沟,是天堑。
他之前那些自以为是的“专业质疑”,在这些铁一般的数据面前,简直就是个笑话。
他的脸一阵青一阵白,最后化为一片死灰。
“推广!立刻!马上!”
杨厂长激动得挥舞著手臂,声音都有些嘶哑,“全厂推广!要钱给钱,要人给人!技术攻关小组,不,从今天起,成立技术革新部!陈风同志当这个部的第一任部长!所有资源,优先供应技术革新部!”
轧钢厂彻底沸腾了。
陈风的自动化改造方案,如同一场风暴,席捲了厂里的每一个角落。
工人们奔走相告,以前是看热闹,现在是切切实实地看到了希望。
谁不想在更安全、更轻鬆的环境里,拿著更高的奖金呢?
陈风的名字,成了轧钢厂的一块金字招牌,一个活生生的传奇。
这场由“土味自动化”掀起的风暴很快就刮出了轧钢厂的围墙。
杨厂长拿著那份亮瞎人眼的数据报告,连夜就向市工业局做了匯报。
仅仅几天后,在一次全市工业系统召开的现场会上,轧钢厂的经验作为压轴项目被重点介绍。
被杨厂长硬拉去的陈风,成了全场的焦点。
当轧钢厂那惊人的生產数据通过幻灯片展示出来时,台下各厂的领导和技术负责人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隨即爆发出雷鸣般的议论声,市里的领导们更是当场坐不住了。
轧钢厂被当场树立为全市“工业技术革新”的標杆,其成功经验被要求向全市所有工厂大力推广,《首都日报》的记者扛著相机,对著陈风和他那些看起来平平无奇却创造了奇蹟的“土味”自动化生產线拍个不停。
几天后,一列掛著特殊牌照的黑色伏尔加轿车,在万眾瞩目下,缓缓驶入了轧钢厂的大门。
市委的周书记,还有省工业厅的钱厅长,这两位在报纸上才能见到的大人物,竟然亲自前来视察。
在杨厂长和略显从容的陈风的陪同下,两位大领导走在焕然一新的车间里,看著那些高效运转、充满未来感的自动化设备,听著陈风用平实的语言解释那些“土办法”背后的科学原理,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礼节性好奇,到中途的惊讶,再到最后的深深震撼。
“小同志,”周书记停下脚步,紧紧握住陈风的手,眼中满是欣赏,“你这个『自动化,不简单,不简单吶!这才是我们国家工业发展的方向!”
钱厅长也连连点头:“杨厂长,你们轧钢厂出了一个人才啊!陈风同志,你为我们省的工业发展,立了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