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东莞人,写的一本书。”
“你怎么知道的?妈的,看不出来,你比我,还要有知识吗。”
“一本书,就有知识。真是奇怪了。在孙立新家里,听他讲的。他家里那么多书,知识不多上天了?”
“那你別说,说知识,那傢伙就太多了。”
“多到哪里。”
“我们村里,哪怕是我们镇里,可以说县里,没有几个人,比他多的。那本书,你看了吗?”
“我哪里看那些东西。是他在看,还看得很有味道呢。”
“哦。一本书,就有那么大的影响?怪不得孙立新那小子,喜欢在家里,天天看书呢。”
“讲起书,那他就是看得多。这点我佩服。”
“人家就说我们的香蕉,龙眼,荔枝,都很棒。说只要吃过一次,就没齿不忘呢。兄弟,你就快拿点过来吧!就是这句话。我把这些看起来不值钱的香蕉,龙眼,荔枝,一次次用飞机,就变成了白的银子。”
“怪不得,奇才。”
“这是我的香蕉商標。那是我刚在工商局里,新註册的,芒果。他们说,我是註册的第一个。全是村里的牌子!我只要走到哪里,就有人急急忙忙的,跟著我屁股后头要货。”
“生意好就好。”
“你想想,我哪里又有这么多货发?搞得我,一回回的,还得罪了很多外地兄弟呢。”
“大海老兄,你真是个人鬼灵精怪,才几天时间,做这个生意,就里手得很了。”
“这可不是吹牛皮的。”
麦救济看看他,放低了声音说:
“那天,我也跟你出个门,去试一试,行么?”
“那有什么行不行的?吃百家饭的你,精明肯定是过了头。这事对你来说,肯定小菜一碟。”
“为什么我就行?”
“按我这么久的观察。你首先,特別够朋友。人的脸皮,也算厚。手上的反应,也好快。生意上的事情,没什么巧,就是要人胆大心细,眼明手快,当断就得断。”
“这点算是行的。”
“你要是肯做起来,好快就会上手。告诉你吧,这和打仗是一样。我们与人家签下的每一单合同,那是只能贏,不准输的。”
“这么难。”
“要是你小子贏了,那就有的是钱儘管用。如果输,绝对就是要倾了家又荡產。所以人一旦做上生意,可不是种地,今天马虎一点,明年隨便,后来重头再来。那没有翻身机会,就得要小心又小心,才能行得万年船。”
“做了就不怕。”
“还有吧,这里啊是粤港澳大湾区最中心地带。以后各个方面,很快就会在这里有大动作,什么万江大桥,中堂大桥,全部都要开工了。”
“这几个大桥开工,与你和我,坐飞机出门做香蕉,龙眼荔枝生意,有个什么关係?”
“做生意看起来,是那么的简单。可对於天文地理,也是得有个一知半解才好的。所以你就不晓得,这当中有名堂?想想,这几座桥,只要一修好,从东莞村往外走,尤其是要往北,那就不要反覆去过什么渡船。你说那速度,该快了有多少?”
“是的。”
“还有以后出门,就不光是上什么石龙,虎门了。可以上火车、进汽车、登飞机。反正到是海陆空,一起大联营。人家新疆来的哈蜜瓜,大葡萄,是用的什么东西,到东莞来的?”
“用什么?”
“人家那可是坐飞机来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