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东西不是我的。”
“不是你的?是哪个的?”
这一回,是轮到老村长吃惊了。
“你好好想想吧,在我那个家里,哪里又会有这些呢。”
“是买的吗?哪里还有这个卖?”
“不要乱说。”
“那是赊的吗?”
“也不对。”
“嗯,到底是哪个的?”
“是人家,梅阿姨家里的。”
“什么?是梅阿姨?她家里,会有这个?”
“真是她家的。”
“他家的?不会吧?”
“不信,看看这针脚,你看看。不是她家的。我们东莞村,还有哪个人,能够做得出这个来?”
“这样子啊?”
“人家没有眼睛的,比我们好多有眼睛的,还要强一万倍呢。”
”是她家里的,这就更加不行了。”
“告诉你吧。是梅阿姨让孙立新,一大早,就送到我家来的。”
“大早?”
“他说妈妈说,菊阿姨从来不知道做针线。事情很突然,以前肯定没有准备什么。阿梅就把早就准备好的,以后自己用的这一套,给你们送了过来。”
话听到这里,老村长上前,赶快打开了看,这可是全套寿衣,帽子鞋子袜子,铺盖,什么的,全都有了。的確也是阿梅一针一线,亲手缝製成的。
老村长看到这些,心里头就是一个梗,脸上慢慢的,就全是泪水了。接过来,捧在手上,掂量了好半天,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以后做,我不会做。买,又没有地方。这个人情,怎么办才好?”
“人家又没有说,要你还什么人情。再说,这个事情你不是知道,哪里有人情,要你还得?”
东莞村有个风俗。就是老人家临终前,家里人要灌给他水。还要用柚树叶子煮水,抹乾净了身子,再才穿上寿衣和鞋袜。有很多年不能够这样做。
老村长家里,也是不能给老人,去饮水的。因为在眼下,哪里还有呢?生產队里,本来有那么多甘蔗,能產生出来的东莞村。在平常日子里,谁想要吃个,是要用票,去供销社买。
麦家里的亲人们,还要手持点燃的线香,前前后后,来给她下跪,磕头,送別,俗称“熏气”。
这个倒是悄悄的,一个一个,都来做过了。再接著下来,要在逝者头部和脚后方,分別点上油灯,就是俗语中称的“长明灯”了。亲人们在遗体前放声痛哭,叫做“开丧”。
在逝者离去后,家属还要托眾亲眷,分別拿起讣告,或者是口头,去转报的亲友,人称“报丧”。那报丧的人,不得入別人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