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时间,许哲把文章背的滚瓜烂熟,毛笔字写的端正可观。
等啊等,还是没有等来衙门的差役。
托二虎带的那句话很明显,按理说找到人不难。
也不知许青水理解能力太差,还是买人的老鴇子心宽体胖,不把他放在心上。
在村人眼中,他儼然成了一个读书人。
许哲却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到了疏离,包括许家人。
许薇连肉粥都不念叨,离他远远的,害怕被抓去写字。
许蓉在第一天清晨喊他起床,他睡了懒觉后,就再也没跟他说过一句话。
李柔教导他写了半天的字,提不起一点兴趣。
许青山跟他同为室友却两看生厌,大人嫌弃小孩睡觉横衝直撞,小孩嫌弃大人打呼嚕。
这些都是表象,最大的怨念还是分床睡。
夫妻二人偶尔对视时,目光都能牵丝成线。
如果不是一手煮粥达人的本事,他自己都觉得多余。
“读书郎捨得出门了。”
铁匠铺里,吴叔正赤著胳膊烙铁。
“我不是读书郎,跟你们一样,都是府兵。”
“我可没见过不用训练的府兵。”
没有去校场上报到,得罪了他。
“大牛,我找你有事。”
大牛操控著风箱,大汗淋漓。
“没看我们正忙著,谁跟你一样閒的慌,回去读你的书。”
“许哲,等我忙完就去找你。”
“没事,你先忙。”
许哲打量著铁匠铺,屋子和熔炉都不大,铺子里掛著横刀、剪刀、菜刀等。
“吴叔,你会不会造铁锅?”
“不会。”
“那犁头呢?”
“你到底想说什么?”
许哲掏出一张图纸,“这样的犁头能不能造。”
吴叔瞅了一眼,把烙铁丟进水里,接过图纸,仔细观看起来。
“你见过这样的犁。”
曲辕犁在唐朝中后期普及,如今还是直犁,不能深耕细作,还耗费物力。
“见过,比直犁好用。”
“你这几天就画这个?”
“也不知道画的对不对,辕要用曲木,犁壁造成铁面,你看哪里还可以改进?”
图纸很简陋,他只提出改进的方向,能不能造出来,还得看铁匠的本事。
“只有造出来才知道,大牛,去把你张叔、刘叔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