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大漠雄鹰苏勒坦汗 泱泱大明 > 第1339章 军逢逆势显英雄中(第1页)

第1339章 军逢逆势显英雄中(第1页)

在延平王严令之下,郑军垒土筑城,一日之间便于丙州岛上筑起土城,虽不及正常的城池坚固,却也大大增强了对同安出海口的控制和防御能力。

“此皆卿之力也!”郑经欣喜地大赞特赞了随军出征的工部堂官谢贤一番,命谢贤和骁将江胜领精兵四千驻守丙州城,然后率三万七千多主力自双溪口登陆奔同安而来。

见郑军势大,福建提督李应明,总兵白显忠、陈重放弃了对同安的包围撤至城东大营据守。好个延平王,得势不饶人!入城与张世耀会合后,仅稍事休息,便朝卫军营寨发起凶猛的攻击。

“轰隆~轰隆~轰隆~”郑军的红衣大炮威力巨大,将卫军营寨前的土墙射塌十余处。郑军猛将右虎卫许耀、副将何佑十分骁勇,迅速突破外寨,攻至距中军仅一箭之地。

“传本帅军令,后退一步者,斩!”李应明红着眼持刀大呼。诸将闻令约束部下,拼死作战,虽然勉强维持住防御,却已是岌岌可危。

“军门,刘抚院命我军立即撤往安平城”,正在危急间,旗牌官带来了福建巡抚刘茂遐的军令。

“刘茂遐在搞什么名堂?郑军势大,他不派兵增援也就罢了,反让我退往安平?遇贼即退,朝廷体面何存!”李应明气得跺脚,终究军令难违,悻悻然引军撤退。本以为刘茂遐会率军在安平等待,不科进城后不见半个守军,只有刘巡抚的另一纸军令,“若郑军来攻城,须坚守一整日后,撤往灵源山方向”。

“这是以我军为饵,成就他的大功呢~”至此,李应明才依稀猜出刘茂遐的意图,看着伤亡惨重的部下,哭笑不得。

“卫军退往安平城了?”听到这个消息,郑经不由得双目通红。安平城乃郑氏的老巢,自己小时候便在此长大,退往台湾后本以为再难返回,不料这么快便又有了重夺故地的机会,如何能不激动!

“传孤军令,全军往安平城进发,先入城者擢一级、赏千金!”他咬牙下达军令,没有丝毫迟疑。

听说藩主要带领大家伙夺回安平城,郑军上下如打了鸡血般兴奋,刚抵城下便发起进攻,不分昼夜,悍不畏死。

可怜李应明本想忠实执行刘茂遐让自己坚守一整日的军令,奈何连战皆败后士气低落,乾元二十九年(1673年)四月十七日下午,郑军发起进攻,至次日清晨便攻破城墙。卫军大溃,总兵白显忠战死。无奈之下,李应明只好带着残兵败将退往安平城东北部的灵源山。

灵源山并不算高(三百零五米),宋时,因“上有灵泉,大旱不竭”而得名。此刻,福建巡抚刘茂遐正望着山顶拜亭的青石盘龙柱上镌刻的宋代宰相曾公亮题的那幅镏金对联:“灵山好作西天界,源水能通南海潮”出神。

“抚院,蒙古第都千户长和希尔根总镇已各带本部骑兵潜伏于山脚两侧,我军步兵也已部署到位。只是~”副提督、建宁总兵钟继达打断了他的沉思,欲言又止。

“只是李提督兵力单薄恐怕抵挡不了太久?”刘茂遐接过他的话,长叹一声,“吾也知李提督麾下人马不多,担此诱敌重任十分危险,可吾麾下统共也只有七千骑兵、八千步兵,即便与李提督合兵,兵力也不如郑军,只能行此险招!郑经乃是百战余生的悍将,若不真败,岂能瞒得过他?也惟有如此矣!”

莲大可汗班师回朝前,为巩固对新得到的南方诸省的控制,除了在各地驻有大量降兵降将外,还派遣少量精锐的骑兵驻扎。在广东驻有都千户长安巴海部四千蒙古骑兵,在福建驻有都千户长蒙古第部三千蒙古骑兵和总兵希尔根部四千满洲骑兵。危急关头,刘茂遐动用了所有能动用的军队,包括这两支精兵。

“抚~抚院,郑军追赶李提督败军,已至灵源山”,二人正议论着,中军旗鼓来报。

“走,随本抚瞧瞧”,刘茂遐闻报毫不着急,笑嘻嘻地对钟继达说。

二人来到山顶的平地上,极目远眺,只见前面的卫军军旗倒伏,狠狈不堪,后面的郑军如狼似虎、紧追不舍,很快便进入己方的伏击圈。

“钟总镇,汝立功的机会来也”,刘茂遐呵呵一笑,咬牙吐出两个字:“出击!”

“浩瑞~浩瑞~浩瑞~”都干户长蒙古第率三千蒙古骑兵从山脚左侧呼啸杀出,出身于卫拉特蒙古杜尔伯特部的他是大卫皇后的族叔、二等萨乌伯额璘沁巴图尔之子,此番出战,急着立功。

“哒~哒~哒~”总兵希尔根、副将根特率四千满洲降军从山脚右侧杀出,身为降将,他们渴望立功的心情甚至超过了真蒙古大将。

“杀~杀~杀~”总兵钟继达也率八千卫军下山杀敌。

“取鼓槌来~”见此情景,刘茂遐热血沸腾,命部下取来鼓槌,亲自擂鼓助威。

“刘茂遐~汝终于来了~”听到四下里传来的鼓声和喊杀声,被追得失魂落魄的李应明恶狠狠地朝地上啐了口唾沫,停止逃跑,返身作战。

突然出现的伏兵杀得郑军措手不及。担任先锋的郑经五弟郑智战马受惊,跌落马下,匆忙中换了匹马,正遇上卫军都干户长蒙古第,一刀劈作两半;右翼总兵张世耀被炮弹击中而亡;郑明、何佑诸部俱被杀散;郑经在冯锡范的保护下且战且退,幸得右虎卫许耀率八百铁骑奋勇反击,方才勉强稳住阵角。

受此挫败,郑经不敢再待在安平城,引军退回同安城。“卫军无耻,孤誓报此仇!”一入城,他便顿足捶胸而骂,虽然折损了万人,这位枭雄却仍不肯退,意图在同安整军再战。

延平王虽然信心仍在,但接连传来的消息却让他不再淡定。

澎湖守将林升来报,卫浙闽总督苏合率军来夺澎湖,目前已攻下龙门港和娘妈宫,正在攻打澎湖城和西屿。

当浙闽总督苏合带着四百余艘战船、两万余水师忽然出现在澎湖列岛时,的确出乎守军预料,包括澎湖水师副将詹六奇在内的诸将皆心生惧意。林升见状激励众人曰:“我等皆是汉人,岂可做胡虏之臣?且澎湖乃东宁门户,我等家眷皆在东宁,若卫军拿下澎湖,必取东宁,以胡虏之性岂能不肆意杀戮劫掠。为了家人,又岂能不死战?此言一出,顿时激发诸将战意。

林升遂命詹六奇领兵三千留守澎湖,自率两百艘战船、一万水师来战卫军。虽然兵力不如卫军,但郑军水师的海战经验更丰富,又人人皆愿效死,激战数日,以四十余艘船的代价击沉卫军八十多艘战船,卫总兵吴盛等六十余名将领葬身海中。河南提督蔡禄见状,亲冒矢石,率五十艘战船从龙门港登陆,方逼得郑军退守澎湖城。

如果说澎湖被袭令郑经方寸大乱的话,皆下来的消息于他更如晴天霹雳:固若金汤的金门丢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