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典是老官僚了,他对於大明王朝的运转体制十分清楚。朝廷上下,从中枢到地方,办事態度全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如若不是这次自己起復为山东巡抚,这个案子,怕是一辈子也翻不了案。
不过,没关係,现在自己復出了。
朱大典跪倒在地,“皇上明察秋毫,为臣洗脱冤屈。”
“臣叩谢皇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慈烺微微一抬手,孙有德代皇帝扶起朱大典。
“律法不彰,以致冤假错案,本就是朝廷懈怠之弊。平反冤假错案,更是朝廷本职。”
“爱卿,请起。”
“谢皇上。”
“爱卿巡抚山东,有几件事要格外注意。”
朱大典抖起精神,前面的都是铺垫,接下来才是重点。
“闯贼在山东的势力,应当已卸去大半。余部或存,但终究不过无根之萍。”
“卿抚治山东,当以恢復秩序为要。秩序存,方可言其他。”
朱大典心中诧异,皇帝为何如此篤定,闯贼已经退出山东。
可为官多年的朱大典更知道,不该问的的不问。
皇帝怎么说,就怎么听唄。
如果山东的情况真如皇帝说的那般,反倒是好事,自己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收復失地。
如若山东的情况与皇帝说的不一样,也无妨,將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先按实际情况来,到时候给朝廷上奏疏,阐明情况就是。
朱慈烺之所以这么著急,是因为时间真的不等人。
如果不趁此机会抢占山东,等清军缓过劲来,就难了。
河南还是清军、顺军的交战地,可以等。当然,以朝廷目前的实力,不等也打不过。
而山东的情况不同,山东除了闯军郭升部的原三千明军降卒,再无其他。
时不我待。
见皇帝不再叮嘱,朱大典领旨,“臣明白。”
“王爱卿。”朱慈烺看向登莱巡抚王燮。
“臣在。”王燮上前。
“元辅和王阁老一再举荐爱卿,朕也了解爱卿之才,故委以东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