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老小子一来就举荐官员,是想打破原有的政治格局?
事实上,张福臻为的倒不是想爭权夺利,他只是对现有的內阁班子成员缺乏足够的信心。
內阁有五位阁臣。
史可法,他的性子,就不適合当首辅。
高宏图,是个老实人。
老实人不適合做官,更不適合做內阁辅臣这样的高官。
王鐸、刘孔炤,这两个人是当初皇帝立足未稳,拉拢人心用的,纯粹是凑数的。
马士英,有点能力,但不多。同时,私心有点重。
想要应付大明朝这堆烂摊子,阁臣中必须要有硬茬子。
对上,敢说话。
对下,能压人。
而张福臻想要推荐的人选,正是自己的同年王应熊。
先帝对太子极其重视,常常以军政国事考之。
太子朱慈烺是皇帝朱由检手把手教出来的,以先崇禎帝对国事的勤勉程度,皇帝不可能不知道王应熊是翰林出身,未有边事经歷。
可刚刚在谈及以阁臣督师西南时,皇帝偏偏就提及了王应熊。
吴甡,被先帝贬謫,戍斥西南。是皇帝初至南京时,为了彰显仁德,赦免了吴甡。
知兵的吴甡督师西南,是合適的。
翰林出身的王应熊督师西南,並不合適。
但入阁辅弼,王应熊还是適合的。
而且,王应熊性格强横,也適合弹压群臣。
皇帝有这个意思,自己也有这个意思。
张福臻自然就顺水推舟,同时,也是卖了皇帝一个人情。
“张尚书打算举荐何人吶?”朱慈烺明知故问。
“原阁臣王应熊。”
朱慈烺没有说话,他在观察眾臣的反应,也是在等。
“启稟皇上。”他等到了马士英。
“王阁老辅弼朝政多年,先帝称之为能。”
“臣愚见,若是召王阁老入阁,对定能为国分忧,裨益朝政。”
马士英看出来了,皇帝也有让王应熊的意思。
王应熊本人,与自詡为清流的那一帮人很是疏远。
內阁五人,东林党独占三席。
诚意伯刘孔炤这傢伙,大事又指望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