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吴三桂仍旧是那个崇禎爱將,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朝廷目前的困境。
有关寧军在,你高杰再炸刺试试!你左良玉再清君侧看看!
朱慈烺很清楚,吴三桂已经不是那个吴三桂了。
崇禎十七年,关內是闯军,关外是清军,吴三桂被夹在山海关。
辽东本就依靠朝廷供给军需才能维持,撤离寧远时,为了不將城池留给建奴,寧远城被焚毁。
既无寧远军田可屯,又无朝廷军需供给,被夹在中间的吴三桂,势必要在闯军、清军中做出一个选择。
吴三桂做出了什么选择,朱慈烺清楚,可下面的臣子不清楚。
因此,吴三桂是忠是奸、是人是鬼,就变得无比重要。
熟悉歷史的朱慈烺又不能剧透,他想了想。
“朕会派锦衣卫的密探暗中接触平西伯,晋其为平西侯,世袭。並追赠其父吴襄为辽国公。”
“若吴三桂实为大明孤忠,朝廷必不会亏待。”
“若吴三桂已染腥膻之污,朝廷要更加小心。”
“洪承畴之殷鑑,不可再犯。”
眾臣:“皇上圣明。”
朱慈烺看向左懋第:“说一说第二件事吧。”
“皇上,先帝灵柩葬在北畿。”
“先帝素来节俭,並未营造寿宫。不论是闯贼还是建奴,最多不过將先帝草草掩埋。”
“为人臣者,岂可见君父身后淒凉而无感。”
说到此,左懋第的眼角已然见红,嗓中也带了哭腔。
他是崇禎皇帝亲自点选,奉钦命巡阅江防。
君忧臣辱,何况君死。
深受皇恩,委以重任,却眼睁睁的看著皇帝殉国而无能为力。自幼受传统儒家文化薰陶的左懋第,始终无法释怀。
朱慈烺沉沉的望著左懋第,久久不语。
世人皆是喜新厌旧,新皇登基,朝臣都爭著抢著在新皇帝面前表现、现諂,像左懋第这般还想著先帝的,凤毛麟角。
“北畿已为建奴所据,豺狼虎豹,眼冒凶光。”
左懋第生怕皇帝拒绝,立刻表態,“臣不惧建奴。”
“臣愿为使,出使建奴。”
“一,祭拜先帝,尽臣子之责。”
“二,侦探建奴,明夷狄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