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外无党,帝王思想。
党內无派,千奇百怪。
朱慈烺望著下面斗个不停的大臣,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这句至理名言。
史可法见气氛坠到冰点,急忙出来调和。
別的方面,史可法或许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唯独在道德这一方面,史可法绝对拿得出手。
他是不太情愿同其他东林党人一起,做一些党同伐异、排除异己的勾当。
“皇上视朝南京之初,便於奉天殿降下旨意,令中枢及各地督抚官员,举荐材勇。”
“国事之败坏非常,人才之匯征宜庶,不可仍执往时之成例,更是朝堂之共识。”
“后不知何故,频有朝臣举荐以往待罪之人。思国事非常,为求天下之才,供天下之用,內阁同吏部多加勘考察,若实堪用者,便不计前嫌,许其效力。”
“今马阁老举荐阮大鋮,或当此理。奈何千人千面,各执一理,故起爭端。”
“臣以为,既起爭端,当令有司继续考察。若阮大鋮实有其才,再起不迟。若考其如故,则持之如故。”
史可法作为內阁,也发挥了內阁首辅应有的作用——和稀泥。
既然两边各执一词,僵持不下,那就继续考察。
至於马士英摆在明面的朋党之爭,史可法则有意没有提及。
因为,提了,就等於认可。
没有办法提及。
朱慈烺看了看跪地的马士英,又看了看试图调和的史可法。
马士英也好,东林党也好,他们的语言交锋,无不提到了魏阉逆案。
阮大鋮是钦定的逆臣,他肯定是想翻案的。
马士英是阮大鋮的好友,他当然也是希望能替阮大鋮翻案。
饱受阉党打击的东林党,自然是不可能容许他们翻案。
在朱慈烺看来,这种时候非要翻什么旧案呢?
当此国难之际,应该团结一致,把精力放到大明王朝的军政建设中来。
“悟已往之不諫,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旧事重提,吸取教训,这是好的。可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过分纠结,反而是捨本逐末。”
“元辅说的不错,既然有爭执,那就令有司再行考察。”
“不能將滥竽充数者放进门中,可也不能將真才实干者拒之门外。”
几句话,朱慈烺就表明了態度。
总结经验教训是可以的,启用罪臣也是可以的。
但想要翻案,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