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的良好运作和市场的积极反馈,给了琉璃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底气。她清醒地认识到,在波诡云谲、竞争激烈的珠宝行业,仅靠小范围的私人定制和口碑传播,如同在平静湖面投入一颗小石子,或许能激起一丝涟漪,但难以形成持续的浪潮,更无法实现品牌的长期发展和真正的影响力。她必须扩大规模,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运营。
这是一个关键的决策点,意味着更大的投入和更高的风险。琉璃审慎地评估了财务状况。她将“四季”系列带来的第一笔利润几乎全部投入了再生产,并再次动用了部分嫁妆资金。她深知,在品牌初创阶段,必要的投入是活下去和走出去的前提。
首先便是空间升级。她租下了同街区一栋稍大的双层空间,虽然依旧不算宽敞,但布局更为合理。她将二楼彻底规划为设计和办公区域,为团队成员设置了独立的工作位和一个小型资料库。一楼则完全作为展示厅和客户洽谈区,设计得更为开阔明亮,展陈方式也做了优化,增加了试戴区和一个小型的休息角落。最让她满意的是,她终于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虽然面积不大但设备齐全的小型内部工作坊,配备了基本的起版、打磨、镶嵌工具。这里不仅可以用于进行更复杂的样品制作和特殊工艺实验,缩短打样周期,更能让高桥先生直接在这里指导和完善一些关键工序,确保核心工艺的保密性和质量把控。
生产供应链的强化是另一项重中之重的投入。她不再满足于仅仅寻找代工工坊,被动等待排期和质量的不稳定。凭借前期积累的经验和人脉,她开始有目的地物色那些拥有精湛传统手艺、但因规模小、不擅经营或缺乏设计创新而面临困境的小型精工作坊。
她亲自走访了京都、东京附近的多个传统工艺区,与老师傅们深入交谈。这个过程耗时耗力,需要极高的眼光和冷静的判断力。她不仅要评估其工艺水平,还要考察其经营理念、合作意愿和可靠性。
最终,她选择了两家优质工坊。一家擅长精密的微镶和爪镶,老师傅有着几十年如一日的耐心;另一家则在金属表面的肌理处理和特殊金工技法上颇有独到之处。琉璃采取了灵活的方式:对其中一家进行了小额入股,成为其合伙人之一,获得了一定的产能优先权和品质话语权;对另一家则签订了长期独家合作协议,承诺稳定的订单量,但要求其必须完全按照她的品质标准和时间要求进行生产。
这种深度绑定的模式,不仅确保了工艺质量的稳定性和生产的相对可控性,也将这些传统手工艺的活力与她品牌的创新设计结合起来,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双赢。谈判过程异常艰难,琉璃展现出与她外表不符的商业头脑和坚韧,一次次沟通、让步、坚持,最终达成了她理想中的合作框架。
销售渠道的拓展也同步进行。上野麻衣负责起日常客户维护和私人预约沙龙,做得井井有条。但琉璃知道,必须突破现有的圈子。
她聘请了一位有丰富线上运营经验的专员中村翔太,负责构建品牌的数字形象。他们建立了独立的品牌官网,页面设计延续了工作室简约雅致的风格,用户体验流畅。社交媒体账号等也迅速搭建起来,精心拍摄产品图片、制作短视频,不仅展示成品之美,更深入讲述设计灵感来源、工艺制作过程、宝石科普知识,内容优质而富有格调。很快吸引了一批追求个性、注重设计感、对独立设计师品牌感兴趣的年轻消费者和时尚爱好者,虽然线上直接成交额初期并不高,但极大地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琉璃也开始带着她的作品集和样品,主动接触东京及周边一些知名的高端买手店和小型精品艺廊。这些渠道门槛很高,对品牌调性和独特性要求极为苛刻。琉璃一家家拜访,介绍她的设计和理念。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遭遇过冷眼和拒绝,但也遇到了几位独具慧眼的买手和主理人,欣赏她作品中东西方美学的融合与精湛工艺。最终,成功与三家定位高端的买手店达成了合作,作品得以在更广阔、更专业的平台上展示和销售,接触到了更国际化的客群。
第二个系列,她命名为“月光”。设计上比“四季”更加成熟大胆,线条更富建筑感,尝试了更多不对称设计。材质上开始运用更大颗粒的主石,如月光石、欧泊、坦桑石,并采用了更复杂的多层镶嵌和组合佩戴方式。定价也相应地提高,正式进入了轻高级珠宝的范畴。
为此,她举办了一场规模稍大的新品发布会。场地选在了一家合作艺廊的白色空间里。她不仅邀请了原有的客户和朋友们,还首次主动邀请了不少时尚杂志编辑、知名时尚博主和资深买手。发布会布置得极具氛围,以光影效果模拟月下竹影婆娑的景象,与珠宝主题呼应。
琉璃身穿一袭简洁的深色长裙,亲自上台讲解“月光”系列的灵感与工艺。她略显紧张,但眼神明亮,表达清晰流畅。最终,发布会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反响。独特的设计和精良的工艺获得了专业人士的认可,几家时尚媒体刊登了专题报道和好评。更重要的是,订单量显著增加,不仅有私人客户,也来自新开拓的买手店渠道。
工作室开始步入正轨,虽然依旧忙碌,但一切井然有序,充满了蓬勃的朝气。琉璃的角色也在悄然转变。她不再仅仅是埋头画图的设计师和紧盯工艺的工匠,她需要学习看财务报表,分析销售数据,制定下一季的营销计划,管理团队成员的绩效和成长,思考品牌的长期战略。每一天都充满新的挑战,需要她不断学习和决策,但这过程却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和活力。她正在一步步,将自己的梦想,构建成坚固而真实的现实。
偶尔,迹部景吾的车依然会“路过”。他或许会看到展厅里比以往更多的客人,看到橱窗里陈列的更加璀璨夺目的新系列,甚至可能在某本他母亲翻阅的时尚杂志上,瞥见那个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名字——RuriJewelleryStudio,以及底下简短却充满赞誉的评论。他的目光掠过时,是否会多停留一秒?那深邃难辨的眼神里,是否又会掠过一丝新的、连他自己都未曾命名的情绪?这一切,忙碌而专注的琉璃,尚且无从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