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根本没有对此做出任何的反应。
因为真的不需要。
果然就像他说的那样,不需要他出面做什么,院线方面很快地就给出了回应。
某院线经理在接受记者採访的时候表示:“从首日数据来看,《大唐漠北》黄金场次上座率高达82%,部分影城甚至出现加场仍售罄的情况;而《向阳·》平均上座率仅35%,晚场空座率超过六成。
其实从宣传效果来说,最初的时候两部电影算是捆绑宣传,效果也是势均力敌。
我们最初给出的排片是相当的,可是这种差距真的太明显了。
我们只看数据,毕竟,总不能看的人多的电影我们不给排片,反而看的人少的给增加排片吧?
我们的排片从来都是基於实时上座率与观眾购票意愿,与“资本打压”无关。”
“其实我们最初的时候,还尝试將两部电影相邻排映,可是监控显示:《大唐》散场时观眾在走廊討论歷史细节,而《向阳》观眾大多沉默快步离场,还有人直接去服务台投诉价值观导向问题。
特別是那些带孩子观影的观眾,对《向阳·》的意见很大,他们认为这部电影根本不適合带孩子观看,里面有很多脏话,很多不適合孩子观看的剧情。”
如今的华语电影市场其实已经比较成熟了。
前期或许还可以通过一些营销炒作手段,影响观眾的观影选择,可是隨著电影放映时间拉长。
观影人数多起来之后,口碑就不是控评能控的住的。
观眾自己会选择。
这不,很快地就有不少观眾和影评人开始发力了。
“之前还真的信了是被资本打压,毕竟,《大唐漠北》可是陈默的电影。
《向阳·》只是文艺片。
可是看完之后,我就感觉自己是真的犯傻了,居然相信所谓的资本打压!
果然甩锅资本打压是万金油啊!
说说观后感吧,先晒电影票,《向阳·》电影票。jpg!
说实话,本以为这次大导演出手一定是一部佳作。
並且题材非常特殊。但是当我看到剧情简介的单薄力度之后,我就有了一丝的担心。直到看完电影之后,我的担心变成了伤心!
选择这个题材,不得不说,是个好选项,只能说导演野心挺大,又是撕社会伤疤又是照人性之光,可惜拍得稀碎。
看了《华国电影报导》,之前觉得副教授的评价有些不太客观,但是看完电影之后,真的觉得,非常客观!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说標籤!
对方说《向阳·》有个非常不好的地方就是容易给人感觉是在给女囚们贴標籤!
而且是非常不好的標籤!
事实是什么?看完电影之后,发现女主和女二对骂的时候一口一个表子,踏马的这种词,爆粗非常多非常的不適!
而这部电影偏偏又打著现实主义电影的名號,那么问题来了,看完电影观眾会怎么想?是不是真的女囚们都是这样的?
这个標籤贴的真的很噁心人人,仿佛编剧对她们的认知仅限於“泼妇骂街”!
这种刻意製造的“粗糲感”非但没体现真实,反而暴露主创对女性形象的刻板偏见——难道穷苦女性就必须满口污言秽语?真正的现实主义是展现人物复杂性,而非用脏话贴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