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会开始,一件件瓷器、玉器甚至古籍轮番登场。
竞价声此起彼伏,气氛逐渐达到高潮。
周不言静坐一隅,体內的【空痕鉴】如同八爪鱼一般,將触角在各项拍品上流转。
大部分器物或光华內敛,或气息驳杂,虽有价值,却並未引起他特別的兴趣。
直到拍卖师小心翼翼的捧出一个长条形、略显陈旧的红木画匣。
“下一件拍品,编號l-17,”拍卖师的声音中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迟疑;
“清代佚名山水画一副,材质为宣纸;”
“尺寸適中,画工尚可,但保存状態一般;”
“边缘略有虫蛀水渍;”
“起拍价:五万元。”
画匣打开,一副尺幅不大的山水画被缓缓展开,悬掛在正中。
画面构图平庸,笔法略显板滯。
设色灰暗,山石树木的描绘都透露著一股匠气。
確实像是清代中后期普通匠的隨手之作。
更引人注目的是画心所用的纸张。
——乃是典型的“夹宣”。
夹宣,
即由两层或多层宣纸托裱而成;
通常用於增加纸张的厚度和韧性,但也常常被用来掩盖修復痕跡。
“夹宣?还佚名?”
“这品相…五万?这次拍卖会怎么把这种货色也放进来了?”
“估计是打包收来的添头吧,没什么意思。。。”
“虫蛀水渍这么明显,想修復都不容易啊,收藏价值几乎没有。”
台下响起一片嘈杂的议论声,夹杂著些许的不以为然的轻笑。
几位原本跃跃欲试的藏家听到后也纷纷摇头,兴致欠缺。
负责鑑定把关的几位协会专家也满脸无奈。
显然他们没有从这幅画上看出什么特別之处。
只是碍於画匣本身是清中期老红木,才勉强给了个基础价。
拍卖师有些尷尬的清了清嗓子:
“l-17號拍品,清代佚名山水画;”
“起拍价五万元,有哪位藏家感兴趣?”
台下一片寂静,无人应价。
拍卖师正要宣布流拍。
就在这时,一个平静的声音从角落响起:
“五万。”
眾人循著声音望去——
只见举牌的正是那个一直沉默的年轻人:周不言!
“咦?是他?梁老带来的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