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明末第四天灾千里行笔趣阁 > 第十章 死亡衝锋(第1页)

第十章 死亡衝锋(第1页)

火銃也好,弓箭也罢,打移动靶时,难度之高都会让射手感到头大。

射手想要命中一个目標,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像是自身的技术,射击时的状態和呼吸,武器是否用得惯,又比如弹道下垂,风速这类物理原因,有时候甚至还需要一些运气和玄学加持。

以上种种原因,都有可能造成射手脱靶打偏的情况,打固定靶都如此复杂,就更別提移动物体了,难度绝对是地狱级。

哪怕是后世的狙击步枪,在打移动物体时,翻车的可能性也不小,而培养一个狙击手又需要海量的资源和大量的时间成本,所以后世的战爭都讲究一个火力覆盖,谁说用大炮狙击就不是狙击了?

虽说理论上感觉好烧钱的样子,但其实这样反倒比较划算。

后世的越南战爭,米国佬击毙一名越军平均需要耗费弹药二十万发。

在这个时代,进行一场上万人规模的大战,恐怕都用不上二十万发銃子,哪怕是到了未来的线列步兵时代,也往往是开个几枪就刺刀见红了,士兵没有开那么多枪的机会。

另外,没有工业化的年代,銃弹全靠手搓,成本也高。

此时的明清战爭,正处於冷兵器与热兵器交替的尷尬时代,冷热武器共存。

和一般人认知的,火枪被研发出来,游牧民族手里的马刀和弓箭就变成废铁不同。很长一段时间,战场上的主流仍然是这些看起来落后的玩意儿,冷兵器部队击溃热兵器部队的战例简直不要太多。

哪怕到了拿破崙时期排队枪毙的时代,真正能决定一场战斗胜负的,也往往是士兵敢於白刃战的决心与勇气。直到自动步枪被大量使用,人均一把自动手枪防身,士兵们白刃作战的概率才大大降低。

可即便是这样的时代,士兵的近身搏杀仍然保留为一种重要的技能,作为军队基础训练的一环。

从努尔哈赤时期开始,八旗兵就是一股善於骑射的军事力量,而最为精锐的八旗勇士,又往往敢於抵近射击,以此来提高射击的命中率和杀伤效果。

一百多年后的乾隆皇帝就曾说:“弓马骑射乃立国之本。”

这位爷屡次禁止八旗子弟用火銃打猎,觉得咱真正的老北京爷们儿就得玩弓箭,这才地道。当年的大清靠骑射打败了用火銃的大明,就已经证明了骑射比火銃强,现在你们还把那些破烂玩意儿当个宝贝,这不是奇技淫巧又是什么?

逻辑看似无懈可击,实则忽略了时代发展的因素。

清朝后来的统治者似乎都陷到这个怪圈里出不来了,所以大清的战爭技术逐渐与世界脱轨,再到后来,出现了僧格林沁在八里桥杀敌五人自损三千的死亡衝锋,用三千多人的命筑作了古典骑兵集群衝锋战术的绝唱。

不过说到底,到了僧格林沁那时,披甲重骑兵已经远远落后於时代了。

但是在十七世纪,披甲骑兵仍然是最为先进的军事力量。

这个时期的清军更是在鼎盛时期,旗兵战意旺盛,训练刻苦,勇士人才辈出,神射手一抓一大把。

阿迪斯就是这样的精锐。

所以他看到衝过来的二十九名玩家后,非但没有半点想要撤退的念头,反而是抽出弓箭,带著三个马甲朝著玩家们衝来。

他们虽然身披甲冑,却並没有直挺挺地衝锋。

这四名清军在距离玩家五十步左右时,分成左右两股,绕到玩家部队的两侧,这才开始准备射箭。

阿迪斯不愧是白甲巴牙喇,五十步开外,便轻而易举的射穿了一个明军的脑袋。

正当他弯弓搭箭,准备再次收割生命时,却忽然听到玩家中爆发出一阵癲狂的笑声,这让他感到有些摸不到头脑的同时,又有点毛骨悚然。

没看错的话,他们的同伴刚才被自己杀了一个对吧?

如果是一支脑子比较正常的明军小部队,在看到自己的同伴被射杀,要么赶快找地方避箭,要么就哭爹喊娘的逃跑了,可为啥他们会笑?

而且他们笑的前仰后合,仿佛看见了天大的笑话一般。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