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在下江湖人士 > 寄蜉蝣以开世太平(第2页)

寄蜉蝣以开世太平(第2页)

祝昭苦笑:一切尽如她先前的预料。

她眉心跳了跳,想抬手捂住自己的双耳,掩耳盗铃般地试图滤过李蜉接下来的大放厥词。

已经迟了,李蜉甜婉开口:

“这李家弄权江山近百载,李濯李蝉母女更是弃三姝旧约不顾,将本应相济相制的书院、齐宗与朝堂勾结起来,沆瀣一气谋取私利。依我看,这天下该正本清源,换人治治了。”

祝昭无力,还是捂上了耳朵,试图滤去四座沸腾的怒喊:

“大胆!”

台上李蜉不动声色,只是看向谢琅。谢琅收剑入鞘,抽出一卷竹简,冷冷开口:

“齐宗本是天下侠者习武之地,而今却是成为官兵将领的唯一途径。上至殿前都指挥使,下至各州团练使,足有□□成来源于南北十三门。”

“可笑天下英雄或许精通刀剑棍棒,真要领兵打仗却只是些纸上谈兵的废物,真正从底层厮杀上来的寒门小兵却难受重用。”

“近十年来,边疆战事十有五败,还有三成靠着所谓岁币以财换和。大齐舆图缩了五分之一,倒是十三门受着自家门生的巨额军费补给壮大,俨然已是雄踞各地。”

祝昭倒吸一口凉气,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到。

谢琅,谢家长女,辟庸学宫新任山长,自幼在京城飘摇的旌旗下饱读圣贤书,端的是辅佐君王的盛世相才。而今一开口却毫无半分豪门望族的腐朽世家气,满腔扛着祖宗牌位炮轰朝堂和齐宗的铮铮书生情。

她和她的胞弟谢珩一个扛着百年的礼义开口横眉冷对天下权贵,一个弃了无限的前路自请叛门成了江洋大盗。

不愧是铁腕书生谢临舟后人,失敬,失敬。

不顾台下喧声,谢琅换了一卷竹简:

“书院多次操纵齐宗入门人选。天启十一年,蜀门三人入学,第三人正是谢氏六岁的次子谢珩。原先位列第三的贫家少女王砚抱憾离去,于民间接些镖师的活计养家,此后不知所踪十八年,三年前于京城郊附近一猎户家被人发现,身上束满铁链,口不能言。”

祝昭瞳孔骤然紧缩。谢珩的眉眼又隐约浮在眼前。那夜谢珩眼里的涟漪并未被江风吹散,连着幻境里俯身时的焦急失措,此刻终于在高堂上摇荡出了自厌的波纹。

与谢珩相似的眉眼落在谢琅上却是冷厉,恍若把万民的悲哭都刻入眸中。她继续道:

“武有齐宗包揽,文有书院弄权。而李氏则或是通过姻亲、或是通过钱财笼络二系。天启十二年春,时为皇储的李炽亲临书院。随后,江浙富甲之子陈景云,连夺书院月课三甲,保入翰林院”

席间骚动声渐大。竹简翻动,发出清脆声响。

“书院教谕周勉亲笔所记‘三月廿七,二殿下至,与景云两相欢喜,议定景云为婿。原有景元身孕之女暂歇于城郊。’隔日,该女下落不明。”

书院众人神色各异,那学宫老者眸色幽深,正是周勉。

谢琅从怀中取出一封血书,“这名女子正是当年落榜武才,王砚。王砚临终前,恰有蜀门弟子为箫声所摄,知晓了前尘旧往。所谓以武正乾坤,原来是以武慑天下!”

大殿内死寂一片,只有烛火不安地跳动,将那残破洞箫上暗褐的痕迹拉得忽长忽短。

台上谢琅猛地将竹简掷于地上,绳断简散,数十片竹简如扇面展开。

“三颗巨树深扎大齐江山,面上枝繁叶茂,泥土里却纠缠合污,榨取着九州大地的全部养分。”她一脚踏在竹简中央,指向一片竹简:

“这是吏部调任文书拓本,三百余名官员升迁轨迹,与书院、齐宗关系标注得明明白白。”她又踢开另一片,“这是各地王储孝敬各位大人的礼单,连夔门大长老之子与书院总务幼女大婚用的南海明珠都列在其中!”

满座大哗。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