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可以把这一切理解成,你们买了迈克尔·阿恩特的剧本,然后对着他的剧本创作出了《好声音》的故事,对吗?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那……”
“迈克尔·阿恩特也没有撒谎,不是吗?”
“嗯?”
尖锐的问题吸引了电视机前所有观众的注意力。
把记者的话语放进脑子里仔细的过上一遍,大家便又立刻捕捉到了事情中的不对劲。
“嘶——这个家伙说的好像没问题啊——”
“《好声音》的故事和阿恩特写的剧本不一样不代表《好声音》就不是对着它写的!”
“没错!而且他们的确拥有阿恩特所写剧本的版权!”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是的,既然要用直接对比法解决事情,那大家就必须正面面对《好声音》与《阳光》架构相似的问题了,因为当你希望民众能带着脑子判断一件事情的对错时,大众就不可能带着脑子无条件的偏向一方了,只有带节奏的玩弄情绪才会一股脑的冲冲冲,对吧?
so……
“okay,很好的问题。”
面对质疑,内森·贝利笑着道:“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但在回答之前,我想请各位看一段视频,一段和《harrypotter》有关的絮视频……”
此话一出,众人顿时来了兴趣。
在无数人的注视下,一台磁带播放器被华纳的工作人员抬到了发布会的现场。
简单捣鼓后,随着播放键的按下,道道水波纹一样的纹路豁然出现。
这是正常的物理现象,是机械视角观测电子屏幕时频率差异带来的莫尔条纹,虽然很影响观感,但这并不重要,因为人眼非常强大,它能帮你补上不足。
此刻,内森·贝利展现给世人的絮发生在《密室》的拍摄期间,镜头里的画面是利维斯登的食堂,穿着霍格沃茨校服的伊莎贝拉和哥伦布就坐在监控探头下的角落里。
画面的确比较模糊,收音也不怎么好,可大家依旧能够从嘈杂之中捕获有用的信息。
两人是在聊《好声音》的创作。
伊莎贝拉在讲述自己的思路,哥伦布则指出她思路里的问题。
这一事实的出现让北美的不少家庭里都迸发出了轻松……
“噢——看来我们猜对了!克里斯的确参与了创作——”
“好了好了,事情可以到此结束了,《好声音》就是伊莎贝拉自己写的——”
“所有的猜忌都是假的!都是抹黑!那些人真恶心!”
“或许这就是成功的代价?你红后,嫉妒羡慕你的人就会和爆米一样boom的膨胀!”
随着画面的消失,归于黑暗的镜头也再次挪向了亮堂。
内森·贝利笑着道:“《密室》是在《魔法石》上映的同时拍摄的,当时的伊莎只有11岁,而当下的伊莎已经13岁了,由于我们没法让时间倒流或快进,我们没法让现在的伊莎去拍过去的视频,也没法让过去的伊莎拍现在的画面。”
“因此,这个视频的真伪就不需要我再证明了吧?”
“如果有人有疑问,那我就只能建议他们去看下眼科了。”
“《密室》里的赫敏和现在我们看到的《好声音》宣传片里的伊莎有着极大的差别。”
这番话语让发布会现场的媒体人发出轻笑。
也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扬起嘴角。
内森·贝利则继续道:“虽然很多人都说伊莎是个天才,但她一直都觉得自己是个普通人,就是……长得好看了一点儿,这是她的原话。所以,《好声音》的创作的确有着他人的教导,而某个人不愿署名的原因也简单,那就是他觉得故事的创意是伊莎自己的,写作的事情则是伊莎的姐姐干的,当他在创作里的贡献就是动动嘴时……”
“他便觉得自己对故事的创作贡献不大。”
“然后,我们想说,我们的确买了阿恩特的剧本,买剧本的原因也简单,那就是《好声音》的初始创意,也就是追梦的灵感,的确是阿恩特提供的。”
“即便在此之后,我们没有用他的故事,没有用他的设计,不管是从行业规范还是法律界定上来看,我们都没有抄袭他的作品,但我们觉得看过别人的劳动就该付钱,尤其是创意劳动,因此我们才会买下他的剧本版权。”
“最后,我想说两点。”
“第一点,那就是和剧本架构相似有关的问题。类型片的架构都是一样的,如果有人还有疑问,那你们不妨看看《美国风情画》,卢卡斯的设计也是六个人去旅行。”
“你说《好声音》的剧本是对着阿恩特的故事写的不如说它是对着《风情画》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