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判断对,也不对。
说对,那是一部电影上映前,主演突然离世了,这事是肯定会对电影宣发造成影响的。
就比如说,如果先前,大家准备了喜庆的物料,那随着演员的离世,这些东西是必须撤掉重做的,钱其实都是小事,赶工才是最麻烦的。
再比如说,主演的离世还会对电影宣传时的风向造成影响,在后续的宣发里,你需要时时刻刻的缅怀他,时时刻刻的感谢他,诚然,这些都是应该做的,在一个社会里,不管你文不文明,至少明面上的礼节是要有的,但,所有的缅怀,所有的感谢,会让准备好的通稿全部的报废,全部的重写,而这个,很麻烦,因为你不能写错。
通稿一旦弄错,不管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的,外界都会觉得你们剧组没有诚意。
影迷会不会骂人,会不会抵制,这谁都不知道,反正友商是肯定会充值黑你的。
嗯,这其实就是普罗大众判断错误的真因。
当下,最让大卫·海曼烦心的事情并不是宣发上的推倒,而是新线的虎视眈眈。
人家的《指环王2》就排在12月呢!
由于这事的确很烦,所以伊莎贝拉便也跟着大卫·海曼叹了口气。
接着,她又把目光挪到了克里斯·哥伦布的身上。
这一位也在犯愁,但他愁的内容和大卫·海曼不一样——
“理查德二次住院后我就来看过他,当时他还没有昏迷。”
“理查德跟我说,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演不了邓布利多了,他很遗憾。同时,他还说,自己挺喜欢邓布利多的,所以他求我,在他去世后,不要修改他对邓布利多的塑造,让孩子们喜欢的白胡子老爷爷的形象一直保持下去,我答应了。”
“然后,他表示,他希望自己的好友彼得·奥图能够替他演完邓布利多,他觉得彼得·奥图能够还原他对邓布利多的诠释,这个……”
“我不太好答应。”
“因为彼得·奥图是32年的人,仅比理查德小两岁。”
“邓布利多不能一直的换人。”
娱乐行业里有一个潜规则。
当一个项目大爆后,但凡你想把这个项目做成系列,那主创团队就是不能频繁更换的。
这就像是开餐厅,当你餐厅里的招牌菜卖的非常的好时,你今天想要改善一下,多加点盐,明天兴趣来了少放点醋,后天觉得鸡精不健康把它砍了,那这不就是在主动赶客吗?
所以,当理查德·哈里斯老爷子就是因病而无法继续扮演邓布利多后,选一个和他差不多大的人继续演校长?那真的是在高空上走钢丝。
这不是在咒彼得·奥图老爷子没法长命百岁啊,纯粹就是理性的考量。
如此一来,问题便出现了,哥伦布若是答应了理查德·哈里斯的请求,那他就真的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了,可如果他不答应?那市面上可能就会冒出一种声音——
【《harrypotter》主创团队冷血无情!】
【对邓布利多饰演者理查德·哈里斯的生前遗愿说no!】
坦诚的说,绝大多数的时候,这种新闻是不会出现在华纳面前的。
华纳是谁啊?
它们可是全球最大的传媒集团啊!
在diss人这件事情上有几个人干得过它啊?
你说我们冷血无情?
okay,没问题,你们家祖坟没了。
我刨的!
你特么的敢动我的摇钱树?我特么的直接把你的祖宗泡海里!
资本的狠辣,懂的都懂,不懂的就拿个放大镜看看惠普。除非是有着血海深仇,不然市面上的其他媒体是不会在这种黑白新闻上说华纳冷酷无情没有人性的。
但问题是,现在,华纳需要面对的敌人不仅仅是外部的同行,还有内部的觊觎啊。
没错,说的就是时代集团、特德·特纳、美国在线。
当这些人都想成为美国在线时代华纳里的太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