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纸媒报道,互联网宣扬。
前者,那就是直接给《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塞钱,让《美国好声音》正式举办的消息出现在各家报纸的头版头条上——
【梦想照进现实!电影变身选秀!《美国好声音》将在今年夏天正式开启!】
【千万大奖等你来拿!《美国好声音》冠军得主将会收获千万片约!】
【……】
后者,那则是直接给雅虎、compuserve、google等当下时代里的互联网三巨头打钱,让他们的网站头版上出现《美国好声音》的官推——
【《lovestory》正式成为《musicstory》!伊莎贝拉·海伍德已于今日向所有热爱音乐的人发出邀请,只要你喜欢音乐,只要你喜欢歌唱,你就能参加《美国好声音》!】
【你想像伊莎贝拉·海伍德一样成功吗?如果想,那就报名参加《美国好声音》吧!】
【……】
当罗伯特·艾格祭出银弹攻势后,几乎是一夜之间,与《美国好声音》有关的消息便传遍了北美,漫天漫地的声浪冲入了每一个人的生活,也激起了无数的讨论。
有激动的——
“《好声音》竟然变成选秀了?伊莎就是发起人?啊啊啊啊——小海狸好棒!”
“你们看到宣传片了吗?啊——拍的超好!每一个场景的转换都好有感觉!”
“是啊是啊是啊!尤其是伊莎变成赫敏的时候,那个特效简直不要太酷!”
“我觉得最好的还是最后那一幕!舞台上的伊莎就是个公主!”
有感慨的——
“《好声音》上映时我就觉得这电影能被做成综艺!现在真成了?我真是个天才!”
“哇——《好声音》要做综艺了?而且伊莎贝拉就是发起人?这估计是史上最成功的跨界了吧?伊莎从演员到歌手也就用了一部电影的时间!这真的是太神奇了!”
“我怎么感觉伊莎贝拉的人生像是开了挂一样啊?出道即爆红也就算了,跨界没风险也能忍,可她刚从演员变成歌手就开始做音综了?这是什么鬼啊?重点是……还很合理啊!”
有想参加的——
“什么?参赛选手有机会见到伊莎贝拉?妈妈——爸爸——我想去——”
“迪士尼俱乐部我来啦——谁都不能阻挡我拥抱小海狸——哧溜——哈哈哈哈哈——”
线上的热议,线下的疯狂,让迪士尼和华纳很是欢喜。
又或者说,以上这些,让罗伯特·艾格和巴里·梅耶很是开心。
因为他们在《好声音》上压了重注嘛。
像带特效的宣传片,那都是在过去一个月里赶制出来的。
合同签订后他们就在想方案了,然后以换班拍摄的方式让伊莎贝拉在三天内把东西挤了出来,这也是小罗比说伊莎没怎么休息的原因嘛。
换班挤占的是hp的时间,而那玩意是不能挤占的。
接着,玻璃房的特效是交给工业光魔做的,除此之外的其他效果都是皮克斯承接的。
为了赶工,光一个宣传片他们就了快五百万美金了。
如果结果不及预期,那他们会很失望的。
而更让他们高兴的是,随着《好声音》召集令的放出,市面上并没有出现太多的反对之音,当大多数的舆论都是以正向支持的方式出现的后……
伊莎贝拉在世人眼里的口碑啊,那就是显而易见的。
“赫敏·格兰杰这个形象真的是太好了。”
“好到伊莎不管做什么都是对的。”
加州。
洛杉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