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红楼之绛玉珠 > 第49章(第1页)

第49章(第1页)

“定能画得好。”黛玉笑着点头,“后园的牡丹有红的、粉的、白的,还有绿牡丹,开得热闹,二姐姐去了定能有灵感。”

接下来的几日,园子里的春意更浓了,桃花开了满树,像堆了团粉云,海棠也绽了花苞,红得像抹胭脂。湘云缠着厨房学做香椿炒鸡蛋,油溅了满手,却笑得一脸灿烂,炒出来的鸡蛋带着香椿的香,引得小丫头们围着要;迎春则每日都来潇湘馆学画,从画竹到画花,进步越来越快,她画的牡丹虽不算精致,却透着股认真的劲儿,花瓣层层叠叠,像她自己一样,慢慢变得舒展。

宝玉则忙着准备牡丹宴的物件,让人在沁芳闸边搭了个竹棚,棚下挂着各色绸缎,又备了些新制的笔墨纸砚,说是“姑娘们作诗时用着顺手”。他还寻了些牡丹样子的点心模子,让厨房做牡丹酥,说是“赏牡丹吃牡丹酥,才叫应景”。

牡丹宴那日,天刚亮,后园的牡丹就开得正好,姚黄魏紫争奇斗艳,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绿的像玉,引得蜂蝶围着转,香得人头晕。贾母和王夫人坐在竹棚下的太师椅上,看着姑娘们赏花,眼里满是笑意。

“咱们的姑娘们,就像这牡丹,个个都娇俏。”贾母拉着黛玉的手,“你看这姚黄,开得最雍容,像极了宝丫头;这魏紫娇艳,倒像云丫头;这绿牡丹清雅,可不就是你吗?”

众人都笑起来,湘云撅着嘴道:“那我要当那朵红牡丹,开得最热闹!”

宴席开了,桌上摆着牡丹酥、玫瑰糕,还有用牡丹花瓣做的羹汤,香得人直咽口水。王熙凤笑着说:“今儿咱们行个新酒令,每人说句带‘牡丹’的诗,说不上来罚吃三瓣蒜!”

湘云第一个举手:“唯有牡丹真国色!”刚说完就去抢牡丹酥,被贾母拍了下手背,“急什么,听别人说。”

迎春想了想,小声道:“牡丹花开春满园。”虽简单,却把牡丹盛开的样子写出来了,王夫人夸道:“二姑娘这记性,越来越好了。”

探春街道:“牡丹倾国姿。”宝钗续道:“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引得众人喝彩。

轮到黛玉,她略一思忖:“姚黄魏紫冠京华,雨后初开带露华。”既说了牡丹的名贵,又写了雨后的情态,众人都赞“妙极”。

宝玉抓耳挠腮想了半天,憋出句“牡丹好看我喜欢”,引得哄堂大笑。王熙凤笑着递过蒜:“罚!罚他吃三瓣!”宝玉捏着鼻子咬了口,辣得直伸舌头,逗得贾母笑得直揉胸口。

宴后,众人在牡丹花丛中写生,迎春拿着画本,对着姚黄牡丹仔细勾画,笔尖在纸上沙沙响,偶尔抬头看看,又低下头去,神情专注得很。她画的牡丹虽不算精致,却透着股认真的劲儿,花瓣层层叠叠,像她自己一样,慢慢变得舒展。

黛玉看着她的样子,忽然想起前世的春天,自己总是独自一人守着空屋,听着远处的笑语,连窗外的牡丹都觉得刺眼。如今身边有说有笑,连空气里都飘着牡丹的清香,才知这寻常日子里的生机,原是这般珍贵。

夕阳西下时,牡丹在暮色里泛着柔和的光,像撒了层金粉。众人收拾东西准备回府,湘云摘了朵粉牡丹插在鬓边,说是“要把花香带回去”;迎春把画本小心地放进怀里,像藏着个宝贝;宝玉让人折了几枝绿牡丹,说是“插在妹妹的案头,看着就清雅”。

回到潇湘馆,黛玉把带回的绿牡丹插进瓶里,又喝了碗紫鹃炖的银耳羹,暖意从里到外漫开来。她坐在灯下,看着案上的绿牡丹,提笔在纸上写下:“牡丹开处春如海,暖意盈心花自香。”…

苏州父亲来信

谷雨刚过,园子里的草木就像喝足了水,绿得发亮。潇湘馆的新竹叶片上滚着露珠,风一吹,珠子般的露水簌簌落下,打湿了阶前的青苔,润得能捏出绿水来。黛玉披着件月白纺绸衫,坐在窗边临帖,案上的青瓷瓶插着几枝新折的蔷薇,粉白的花瓣沾着晨露,倒比熏香更添了几分活气。

这日辰时,紫鹃端着茶进来,见黛玉正对着一张素笺出神,笔尖悬在纸上,墨滴在宣纸上晕开个小小的圈。“姑娘怎么了?刚写了半行就停着,可是腕子酸了?”她放下茶盏,拿起桌边的暖手炉,“昨儿夜里下了雨,天凉,暖暖手吧。”

黛玉摇摇头,指尖拂过素笺上“苏州”二字,轻声道:“刚接到苏州来的信,是父亲让人捎来的。”她展开信纸,字迹是熟悉的沉稳,说林如海近来身子好转,已能下床走动,还说苏州的园子里,蔷薇开得正好,想起黛玉小时总爱摘了蔷薇插瓶,特意让画工画了幅《蔷薇图》随信寄来。

“老爷身子好了,这可是天大的喜事!”紫鹃笑着拍手,“姑娘前些日子还念叨呢,这下可放心了。”

黛玉把信纸折好,放进贴身的荷包里,眼眶微微发热:“父亲还说,让我不必挂心,好好在京里住着,等秋凉了,或许能来京小住些时日。”前世父亲走得匆忙,她连最后一面都没见着,如今隔着千里,能收到这样的家书,字里行间都是牵挂,倒比什么珍玩都让人心暖。

正说着,湘云掀着帘子跑进来,手里举着个风筝,是只五彩斑斓的凤凰,尾巴上缀着流苏。“林姐姐!你看我这风筝!宝二爷刚扎的,说是今儿风好,咱们去沁芳闸放风筝吧?”她跑近了,见黛玉案上放着信纸,“是苏州来的信?林姑父身子怎么样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