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红楼之绛珠传 > 第34章(第1页)

第34章(第1页)

酒过三巡,有人提议去采莲。湘云拉着迎春跳上小船,宝钗和黛玉共乘一只,宝玉则撑着篙在后面跟着,船篙搅起的水波里,游着几尾红鲤,像撒了把碎金子。

“你们看那朵!”黛玉指着朵白荷花,花瓣大得像碗,“里面定有嫩莲子。”宝玉忙撑船过去,摘下莲蓬递给她,莲子剥出来雪白雪白的,咬一口,甜得像蜜。

宝钗也摘了朵荷花,插在黛玉鬓边:“你看,这花配你,活脱脱是画里的人。”湘云在旁接道:“宝姐姐说得对!林姐姐就像荷花仙子!”

迎春坐在船上,手里剥着莲子,忽然哼起段小曲,是前日听戏班子唱的《采莲曲》,调子软软的,像水波在晃。众人都没说话,静静听着,只有船桨划水的声音,和远处的蝉鸣应和着。

夕阳西下时,荷花都染上了金红,像被泼了胭脂。宝玉忽然指着天边:“你们看那晚霞,像不像林妹妹画的胭脂红?”众人抬头望去,晚霞果然红得像胭脂,漫在天上,连水里的荷花都映成了粉色。

回到潇湘馆时,黛玉鬓边的荷花还开着,沾了点露水。紫鹃帮她卸妆,笑着说:“姑娘今儿玩得高兴,连脸颊都透着红,比荷花还好看。”

“可不是嘛,”黛玉摸着花瓣,“宝姐姐教二姐姐绣蜻蜓,湘云划着船唱曲儿,那样的日子,真像场好梦。”她忽然想起前世入夏,自己总咳嗽,连廊下的竹影都觉得碍眼,哪有这般快活。

接下来的日子,园子里更热闹了。湘云迷上了学唱曲儿,整日缠着梨香院的芳官教她,有时半夜还在沁芳闸边吊嗓子,引得鸳鸯来敲门:“我的小姑奶奶,别唱了,老太太都被你吵醒了!”

迎春则跟着宝钗学做点心,说是要做荷花酥给大家吃。第一次做时,面和得太稀,烤出来像团糊糊,她却不气馁,拆了重做,第二次就有模有样了,酥皮层层叠叠,像朵含苞的荷花。

宝玉见大家都有事儿做,也凑趣要学吹笛,找了支玉笛,整日在怡红院“呜呜”地吹,调子跑得比湘云划船还偏,黛玉却说:“虽不成调,却有股子痴劲儿,比那些死板的曲子好听。”

这日,黛玉正在教迎春画荷花,忽然见平儿跑进来,手里拿着张帖子:“姑娘们!宫里来人说,下个月要在太液池办龙舟宴,娘娘让咱们都去呢!还说要赛龙舟,赢了有赏!”

湘云一听,跳起来就往外跑:“我去告诉宝二爷!咱们得赶紧练!定要赢了那些王公贵族家的小姐!”

迎春也抬起头,眼里闪着光:“我……我也想试试划龙舟,行吗?”

“怎么不行?”黛玉笑着点头,“二姐姐划船划得好,定能帮上忙。”

宝玉不知何时跑了进来,手里举着支船桨,上面还缠着红绸:“我刚让小厮们做了支小桨,咱们先在沁芳闸练着!谁划得好,我把这桨送谁!”

众人围在水边,你一下我一下地划着,溅起的水花打湿了衣裳,却笑得比阳光还灿烂。黛玉看着眼前的热闹,忽然觉得,这一世的夏天,就像这满池的荷花,热热闹闹地开着,再也没有半分萧瑟。

夜里,黛玉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坐在龙舟上,身边是宝玉、湘云、迎春、探春、惜春、宝钗,大家一起划着桨,龙舟像条飞鱼,在太液池里穿梭。岸边的人都在喝彩,元春站在阁楼上笑着招手,荷花一路开到天边,香得人不想醒来。

醒来时,窗外的蝉还在叫,月光透过竹影洒在地上,像铺了层碎银。黛玉摸了摸鬓边,仿佛还留着荷花的香。

秋日诗会与学琴

《绛珠重生:暖玉盈林》

立秋刚过,园子里的风就添了几分凉意,像浸了井水的丝绸,拂在脸上沁凉舒服。潇湘馆的竹影被风剪得细碎,落在阶上像铺了层绿纱,黛玉让小丫头们把竹榻搬到窗下,说是“卧看竹影摇,比读诗还惬意”。

这日清晨,黛玉正对着铜镜梳发,紫鹃捧着个描金漆盒进来,里面是支新制的玉簪,簪头雕着只衔着桂花的玉蝶,翅膀薄得能透光。“姑娘,这是宝二爷让人送来的,说是苏州匠人新打的,桂花是用蜜蜡做的,闻着有股甜香呢。”

黛玉把簪子插在鬓边,镜中的人影衬着玉蝶,倒添了几分灵动。“难为他记着我爱吃桂花糕。”话音刚落,就见湘云掀着帘子跑进来,头上别着朵金灿灿的桂花,裙角沾着草屑,手里还捧着个竹篮。

“林姐姐!你看我摘了什么好东西!”湘云把篮子往桌上一倒,滚出堆圆滚滚的栗子,壳上还带着绒毛,“是茗烟在山坡上摘的,说是野生的,比铺子卖的甜!咱们煮栗子吃吧?”

“刚摘的栗子得先晒晒太阳,不然煮着发涩。”黛玉笑着让雪雁找个竹匾来,“等晒透了,晚上用炭火煨,又面又甜。”她指着湘云鬓边的桂花,“这花摘得正好,咱们还能酿桂花酒呢。”

正说着,迎春和探春来了。迎春手里捧着个布包,里面是她新绣的桂花帕子,针脚匀得像模子刻的,金黄的花瓣上还绣了只小蜜蜂;探春则拿着本《桂谱》,说是在里面找了些酿桂花酒的方子,“要用上好的糯米,再兑些玉泉山的水,酿出来才香。”

“二姐姐这帕子绣得真活,蜜蜂像要从布上飞出来似的。”黛玉拿起帕子,指尖拂过蜜蜡色的花蕊,“这配色比上回的荷花还妙,用了藤黄兑赭石,黄得有层次。”

迎春的脸微微发红,捏着衣角道:“是……是三妹妹教我调的色,她说深点像蜜,浅点像月光。”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