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红楼之绛珠传 > 第41章(第1页)

第41章(第1页)

马车驶离沁芳闸时,黛玉回头望去,雪后的闸边像幅淡墨画,白的雪,黑的柳,红的亭柱,在暮色里渐渐模糊。她忽然觉得,这一世的冬天,就像这杯温好的桃花酒,虽有寒意,却处处透着温暖和希望,那些曾经的孤寂和愁苦,都像被雪覆盖的尘埃,再也寻不到踪迹。

回到潇湘馆,黛玉把带回的柳条插进瓶里,又喝了碗紫鹃炖的红枣汤,暖意从里到外漫开来。她坐在灯下,看着案上的水仙,提笔在纸上写下:“雪映寒梅香暗度,情融暖酒意绵长。”字迹落在纸上,带着点轻快的暖意,像窗外的月光,温柔地铺满了整个冬夜。

冬日暖情

小寒刚过,园子里的积雪冻得结了冰,踩上去咯吱作响,像嚼着冻住的冰糖。潇湘馆的竹枝裹着层冰壳,在阳光下亮得晃眼,紫鹃在窗台上摆了盆腊梅,黄澄澄的花苞顶着冰珠,倒比暖阁里的熏香更清冽。黛玉披着件白狐斗篷,坐在暖阁的软榻上,看案上的《南华经》,书页间夹着片晒干的枫叶,红得像团小火苗,衬得墨字都暖了几分。

这日清晨,黛玉正让紫鹃给自己梳发,雪雁捧着个描金漆盒进来,里面是支新制的银簪,簪头錾着只衔梅的喜鹊,翅膀上镶着细小的珍珠,在晨光里闪着碎光。“姑娘,这是宝二爷让人送来的,说是前儿在银楼见这簪子配您的斗篷,特意定做的,还说今儿天气好,邀您去梨香院听戏呢。”

黛玉把银簪插在鬓边,镜中的人影衬着珍珠的柔光,倒添了几分娇俏。“难为他总记着这些琐事。”话音刚落,就见湘云掀着帘子跑进来,身上裹着件红绸袄,帽子上的绒球晃悠悠的,手里还捧着个食盒。

“林姐姐!你闻这香味!”湘云把食盒往桌上一放,掀开盖子,里面是盘糖蒸酥酪,上面撒着层桂花碎,“是袭人姐姐新做的,加了些玫瑰酱,甜得不像样子!快尝尝!”

黛玉用小勺舀了口,玫瑰的香混着奶香,在舌尖化开,暖得人喉咙发柔。“袭人这手艺越发好了,比外面铺子卖的还精致。”她指着案上的茶盏,“刚沏了六安茶,配着酥酪吃正好解腻。”

湘云头也不抬地吃着,嘴角沾了点奶渍:“宝二爷说今儿梨香院请了苏州来的班子,唱《玉簪记》呢!我最爱听‘琴挑’那段,那小姐唱得柔得能滴出水来!”

正说着,迎春和探春来了。迎春手里捧着个锦袋,里面是她新绣的荷包,青缎面上绣着只雪梅,针脚比从前更匀,花瓣的边缘还用银线勾了圈,像沾着雪;探春则拿着件新做的墨色披风,里子缝着羊羔毛,“这是我让绣娘改的,你看这领口加了圈狐狸毛,风再大也吹不进来。”

“二姐姐这荷包绣得真见功夫,连梅枝上的冰棱都绣出来了。”黛玉拿起荷包,指尖拂过银线,冰凉凉的像真的冰,“这配色用了石青兑墨吧?看着比真的梅枝还苍劲。”

迎春的脸微微发红,捏着衣角道:“是……是三妹妹教我用了抢针绣,说是这样冰棱更透亮,像能照见人影似的。”

探春在旁补充:“我还让她在荷包底绣了几片竹叶,用竹青线绣的,你看,和潇湘馆的竹子多像,这样才显得贴心。”

众人正赏着荷包,宝玉掀帘进来,身上带着股寒气,斗篷上沾着雪粒,手里捧着个紫檀木匣。“我刚从老太太那里来,她让把去年的暖手炉找出来了,是银胎掐丝的,烧着银丝炭,给你送来暖手。”他打开匣子,里面的暖手炉雕着缠枝莲,摸上去温温的,“前儿见你总搓手,定是觉得冷了。”

湘云立刻抢过暖手炉抱在怀里:“真暖和!比我那个铜的好多了!”说着往手上呵了口气,“宝二爷偏心,怎么不给我也做个?”

“回头让银楼再打一个就是。”宝玉笑着摇头,目光落在黛玉鬓边的银簪上,“这簪子果然配你,像雪地里落了只喜鹊,活灵活现的。”

黛玉抿嘴笑了笑,刚要说话,就见鸳鸯匆匆进来,手里拿着张戏单:“姑娘们,老太太让去梨香院呢,戏班子都开嗓了,头一出就是《琴挑》,说是特意给姑娘们点的。”

众人跟着鸳鸯往梨香院去,路上的积雪被扫到两边,堆得像堵矮墙,阳光照在雪上,晃得人睁不开眼。湘云拉着迎春跑在前头,嘴里还哼着《琴挑》的调子,迎春被她拽着,脚步有些踉跄,却笑得比往日响亮。

梨香院的正厅里早已摆好了桌椅,贾母坐在上首的太师椅上,身边摆着个大炭盆,烧得旺旺的。见黛玉她们进来,忙招手道:“快来坐我身边,刚沏了老君眉,趁热喝。”

戏台上刚开锣,旦角穿着素色褶子,唱到“月明云淡露华浓”时,水袖一扬,像朵盛开的白梅。湘云看得入迷,手里的瓜子壳都忘了吐,迎春则跟着调子轻轻晃头,手指在膝头打着拍子,倒比往日自在多了。

宝玉坐在黛玉旁边,见她喝茶时指尖微微发红,便把暖手炉递过去:“握着暖暖,别冻着了。”又从袖里掏出块桂花糖糕,“刚从厨房拿的,你爱吃的那种,甜而不腻。”

黛玉接过糖糕,咬了一小口,桂花的香混着糯米的甜,暖得人心里发柔。“你怎么总记着这些?”她轻声问道,眼角的余光瞥见迎春正偷偷看自己,便把糖糕往她那边推了推,“二姐姐也尝尝。”

迎春红着脸接过去,小口地吃着,嘴角沾了点糖屑,像只偷吃东西的小兔子。探春在旁笑道:“二姐姐如今也爱甜食了,从前可是碰都不碰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