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围观大唐很路人作者风雨琉璃 > 16第 16 章(第2页)

16第 16 章(第2页)

李隆基捏着高力士递上来的文书,叹气不语。

解决的办法谁都知道,赈灾。赈灾需要粮食,可是粮食又要从哪来呢?从江淮运?时间不等人啊……

【怎么又是渭南县,昨天才说过渭南粮食欠收要减税,现在又闹雪灾,唉……】

萧青梧内心沉甸甸的,她似乎已经看到了一家老小在破了洞的残垣断壁中,顶着风雪,哆哆嗦嗦靠在一起御寒的画面。

【如果我早点让你查一下灾害大事记就好了……】她默默想道,【这样说不定可以预警一下,多少能避免一些伤亡呢……】

【一般来说,这种规模的灾情是不会被记录在史书里的,即便翻遍整个资料库,也不会有任何记录。】

萧青梧知道9527说的是对的,再说她现在的身份就是个小宫女,就算真的提前知道了,谁又会听她的?拿手电筒激光灯cos一把神女给自己造势,发展信徒,通过这种方式散播信息么?

“陛下!!”

突然,一个身穿紫袍的老臣形容凄切地大喊一声,接着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双眼含泪:“百姓何辜,遭此大厄啊!!”

他仰起头,老泪纵横,哭喊的声音异常洪亮,仿佛要将心肺都哭出来:“臣方才听闻各县惨状,心如刀割,五内俱焚!那被积雪压垮的,哪里是梁木砖瓦,分明是百姓赖以存身的最后一片遮风避雨之所!那文书上所陈列的数字,是活生生被冻毙的父老,是无衣无食的孤儿寡母!今岁天时不正,春旱秋涝,民力早已凋敝。臣恐……臣恐此刻京畿之外,已是饿殍遍野、易子而食啊陛下!”

话音刚落,另一位身着紫袍,同样身居高位的老臣也猛地出列,扑通一声跪倒在前者身旁,捶胸顿足,神情更为悲切:“陛下!太尉所言,字字泣血,句句锥心!然追根溯源,一切灾殃,皆系于一个粮字啊!若有粟米盈仓,纵有天灾,又何至于斯啊!”

他抬头望着头顶,几乎是泣不成声地振臂高呼道:“苍天啊!若得上苍垂怜,赐我大唐那不畏旱涝、不择瘠沃、能救万民于水火的高产神种,使我百姓再无饥寒之忧,臣即使死了,也甘愿啊!”

官员队列中响起沉闷的低笑和压抑的咳嗽声,接二连三,像是在极力忍耐什么。

萧青梧再多的沉郁,都被这几嗓子给喊没了。

她目瞪口呆地看着地上这两个感情异常充沛的老臣,心中震撼至极。

【不、不至于吧,这会不会有点太夸张……?】萧青梧想了想,不确定地说,【还是说,古人就流行这么表达情绪?】

这时,张九龄也跟着出列。他低低咳嗽一声,眼睛一睁一合,再抬首时,脸上便布满了悲切,声音也变得无比沉痛:“二位公卿所言,实乃臣等心中所痛!今百姓遭此大难,臣等食君之禄,却不能为君分忧,为民请命,每每午夜梦回,便觉羞愧难当,心如油煎!”

“为今之计,只有双管齐下。一则,即刻从民间征选经验丰富的老农,由户部牵头,拨付款项,悉心钻研培育良种之法。二则,广遣使臣,遍寻四海,南至岭南瘴疠之地,西至西域戈壁之陲,但凡有耐寒耐旱、易于栽种之粮种,便不惜一切代价,务必取回!”

张九龄的声音带上了一丝颤抖,仿佛激动得难以自持:“此虽非旦夕之功,然为江山社稷计,为天下苍生计,不得不行啊!”

李隆基听罢,面上露出极度沉重的神色,长长叹出一口气,道:“培育良种,寻找高产神种,谈何容易啊……这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然百姓们的困顿却在眼下,朕每每思及此情,便心如刀绞,恨不能以身代之。唉……若上天真有悲悯之心,此刻便能降下那解厄救难的神种,该有多好……”

话音刚落,阶下群臣似被这番痛彻心扉之言深深触动,殿内顿时响起一片低声的附和与唏嘘之声,纷纷躬身慨叹,面露戚戚然之色。

萧青梧也在心里叹气:【改进种子可不是三五年就能完成的,寻找新的粮食也是个运气问题,能不能找到还不一定呢……唉,没有这么多灾害就好了。】

【实际上,即便灾害频发,以如今的粮食产量养活大唐这么多人口,还是够的,问题的主要根源不在于产量,或者灾害。】

在于分配不公。

萧青梧知道9527的言下之意,这种写在初中课本上的东西,她怎么会忘呢?

如果苛捐杂税能轻些,豪强盘剥能少些,不事生产躺在民脂民膏上挥霍无度的人能少些,那么,即便遭遇灾年,一年到头来剩下来的粮食,养活一家人还是勉强够的。

然而最大的问题在于,地里种出来的粮食,绝大部分都被以各种名义拿走了。

她还记得曾经做过的一道历史题。一亩好田收一石半左右的粟米,缴纳租调就要交掉近半,如果是佃户,还得先给地主交六成。胥吏下乡征收杂税徭役,又要刮去两斗。

问,经过层层盘剥后,落到农人手里的还剩多少?答案是不足三斗。

换成现代的单位,差不多一袋25公斤装大米的半袋,一个极度令人绝望的数字。

这点粮食,连熬过冬天都困难。

【算了,看剧吧,不想再听这些了。】萧青梧面无表情地划拉开脑内电脑的界面,【越听越生气,反正我又做不了什么,还不如一开始就别让我知道。】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