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人口不断在增长,粮食收入也每年都在增加。
水系众多,山脉环抱,是作为帝都的理想之地。
是否迁都要由父皇最后决定。
朱元璋突然问道:
“秦王在关中民声如何?”
对这个问题,朱标早有准备,
“父皇,二弟在关中内治民政,外扫北元,在当地军民之中很受赞誉。”
朱元璋面无表情,微微颔首,
“善!”
朱元璋知道,太子这句话很有水分,秦王暴虐,在秦地的名声估计不会好。
但是他没有揭穿,藩王爱护百姓、遵守朝廷法纪很重要,兄友弟恭则更重要。
父子两人正式聊起了朝中的政务。
秋收已经颗粒归仓,朝廷手中有粮,政局也一直很稳。
现在的大事就是秋耕、开荒、赈济灾民。
父子两个统一了意见,有了大概的章程。
朱标又陪父皇用了午膳,才准备告退。
朱元璋却想起了一件事,
“标儿,说到秋耕,太仆寺在试行的医案很不错。”
“父皇,是许克生的医案?”
“是啊,能活四头也挺好了。”
“父皇,儿子想让太仆寺再继续完善。存活率这么低,就怕兽医都不愿意去做。”
“行,你看着办吧。”
朱标起身告退,该去詹事院了,那里还有一大批臣子在等候。
朱标的车辇停在詹事院门口,东宫的群臣已经迎了出来。
今天朝会结束的早,詹事院的官员早早的就来等候太子。
三个月没见了,君臣都有些激动,在院门口一阵关切和唏嘘。
最后众人将朱标送进书房。
朱标开始一一召见大臣,询问近期情况,布置后期工作。
第一个进来的就是凉国公蓝玉。
蓝玉还不知道昨夜太子病了,但是他看的出来,朱标的状态不是很好。
“殿下,还是下令,让戴院判回来吧。”
朱标笑着摆摆手,
“等燕王的身体好了,院判自然就回来了。”
蓝玉还要再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