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这段历史,只能说鱼鱼陛下幸好当了皇帝,如果当了厨子,就算是百年老店也会干到倒闭。】
【反正自己父皇热爱做饭这件事把明裕帝整得没法了,悄悄向陈执告状,让他去管一管鱼鱼陛下。】
【专门选在鱼鱼陛下做饭的时间,向陈执通风报信。】
乾武帝也没想到自己儿子这么喜欢做饭,突然觉得自己的那未曾谋面的孙子也是不容易。
祝余也被所有人悄悄打量的眼神弄得耳根发红,不就是爱做点饭,一个人不该有点爱好吗,他还知耻而后勇。
还有那个明裕帝怎么还胳膊肘往外拐,向别人告状。
【还有更好笑的,本来鱼鱼陛下都不做了,没想到禅位给太子,成为太上皇后,有时间了,可以重拾爱好。】
【时不时做好饭,让人端去给明裕帝,明裕帝听到是景颐宫端过来的,天都塌了。身为人子,还不得不吃,吃了之后还要给予感谢,再以加上委婉的劝告。】
【明裕帝的后宫有个人尽皆知的秘密,明裕帝不挑食,御膳房做什么都可以,但有一个禁忌,他听不得别人想开一个小厨房,更别说为他亲自下厨作羹,太上皇除外。】
朝臣们也知道明裕帝也是真没法了,要是换做他们,父母脑子不清醒就算给他们屎,为了孝道,也要吃下去。
【但很神奇的是,鱼鱼陛下把鱼做的很好,煎炸炖煮,各有各的风味。】
【在鱼鱼陛下薨逝之后,明裕帝每当想起了父皇,都会让御膳房做鱼吃。】
【也许就是冥冥之中,缘分自有天意,鱼鱼陛下的名字中也有个‘余’字。】
卫昭突然想到了什么,差点笑了出来。
【统儿,我想到了一个地狱笑话,鱼鱼陛下来到地府,被鱼鱼陛下做的鱼对他说,你是‘鱼’,我也是鱼,咱们相煎何太急。】
乾武帝听到这个笑话,也觉得好笑,他可把他的那个孙儿折腾坏了。
祝余一头黑线,他做得真的这么难吃吗。
【这件事也形成了一个风潮,各地官员都热衷于从当地收集食谱献给永昭帝。】
【永昭帝看到这么多食谱后,派人整理成册,命名为《九州食记》】
系统为她所说这个事继续讲解。
有些朝臣听到十皇子竟然浪费人力专门去整理一册食谱书,感到不满。
可系统之后的话就打了他们的脸。
【这本书通过食谱可以表现各地的口味习惯,和当地的经济,人文特点。】
【永昭帝曾亲自教育太子,别看这只是一本食谱,但我们恰巧能通过这本食谱以小见大。】
【江南地区嗜甜,便能得知江南富裕;黔州喜酸,可见当地潮湿,食材难以保存;北方吃腌菜,可知冬季少青菜,盐是不可或缺的。】
【后世的我们也能从这本《九州食记》中窥探古代的人文特点,也防止了各地美食因为各种原因而失传。今人和古人同吃一道美食,也如今人和古人望见的也是同一轮月亮。】
在场所有人心里也升起一抹惆怅,其中一名官员喃喃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卫昭可不管在场人的情绪,她只觉得自己现在好饿。
【他们怎么还没吃完,我真的想回去吃饭了,现在我饿的能生啃一头牛,连电视剧都不想看了。】
乾武帝拿起帕子擦嘴,问在场的臣子,“爱卿们可用完膳了?”
见皇帝都发话了,臣子们就算没吃完,都要说用完了。
卫昭看着他们碗里还剩这么多,心里鄙视。
【懂不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还有这么多饭,多浪费啊。】
以前卫昭也知道要珍惜粮食,但也会浪费不少,也不懂老一辈宁愿把饭放进冰箱里面发霉,都不舍得倒掉的心理。
但她来到了这个时代,才深切感受到了粮食的珍惜,吃不饱,是真的吃不饱。
卫昭是宫里的女官,就算是比较低阶,但比宣朝大多数人吃得也算得上是比较好的。她自己都觉得有些东西比较难以下咽,更不要说其他吃得更下,甚至于吃不上的人了。
官员们也心里发苦,是他们不想吃吗,他们也没吃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