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调虎离山“你家那个小夫郎,前两日就……
刘旖儿一直布置着这间厢房,被褥用的都是极好的锦被,但床太软李桥反而睡得不习惯,没怎么睡好,起了床也觉得浑身懒懒散散的。
李桥想着简单洗漱一下便直接上街,再带着刘旖儿去上次那家早点铺子请他吃一顿,免得这趟在他家白吃白住。
一出屋门,院子里静悄悄的,按理说府里下人起的都早,该是忙活起来的时辰了。
许是都在前院里准备着出门?她记得刘旖儿上次就是直接等在前门的。
刚走了两步,从刘旖儿屋里跑出了个婆子,神色急匆匆地。刘旖儿府里年轻的只用了两个搬搬扛扛的小厮,寻常大小官职好歹是官老爷,一两个娇妻美妾还不足,身边用的丫鬟都是长得好的,刘旖儿身边伺候的只有这一个浆洗打水的婆子。
昨夜里也是这个婆子来李桥屋里收拾的,李桥认识,便喊了声王妈妈。
王妈一见李桥,像是突然想起府里还有这个能拿事的人,赶紧小跑着过来,李桥看她脸上都有汗,又是从刘旖儿房里出来的,问道:“出什么事了王妈?”
王妈再急也不敢怠慢了李桥,刘老爷嘱咐了多次,这是他府上的贵客,哪怕王妈身上的衣衫看着都比李桥身份贵重,王妈还是先规规矩矩地行了礼才道:
“是老爷,老爷今早醒来就觉得不太舒坦,刚刚我去瞧了瞧,看他脸色实在不好,叫也不醒,正愁要不要去请大夫”
李桥赶紧三步并一步地进了刘旖儿的屋,拨开床幔果真见刘旖儿脸色煞白一片,他本来就生得白净,现在却实在白得不正常,嘴唇都发青了,手里紧紧地抓着被子,蹙着眉头像是做了噩梦。
李桥坐到他床边先是摸了摸他的额头,烫的,又攥了攥他的手喊他,也不醒,看着不是普通头疼脑热的小毛病。李桥赶紧跟王妈说,“套车去找大夫拉着人回来,让车夫快去快回,症状先说清楚了好让大夫对症拾掇药箱子。”
王妈点头就要去,又被李桥叫住,李桥把身上带的银钱都拿出来给王妈,“拿着钱先给大夫,说是县主簿刘大人家,别计药钱,让他往最好的准备带过来。”
王妈接了银钱赶紧去了,李桥也拿不准刘旖儿这是怎么回事,应该先问问王妈的,她也是着了急。
早些年刘旖儿身子就弱,在山鸡村时更是三月一小病两年一大病。村里没大夫,小病都是拿药吊着硬扛,扛不住了才往清河找大夫。
还以为这些年他在清河做官已经把身子调理好了,怎么病起来还是这么来势汹汹,昨晚还和她一起喝酒聊天,嘻嘻笑笑地撒娇,今早便病得起不来床。
“桥桥”
李桥手上紧了紧,才发现自己还一直攥着刘旖儿的手,他不知什么时候醒了,半阖着眼睛看她。
“我是在做梦嘛?你就坐在我床边”刘旖儿手上没力气,但还是紧紧地抓着李桥,“还这样拉着我的手。”
李桥看他这样子是没完全清醒,估计还晕乎着,没回他这些废话直问道:“你这是怎么了,昨晚还好好的,一晚上的功夫怎么给自己糟践成这样?”
刘旖儿说话听着都气虚,提了口气才道:“没什么大事,不过是天冷了,有些风寒。”
这才几月天?狗下河淌两圈上来甩甩都不会风寒的时节,刘旖儿被个风一吹就病成这样?李桥不信,抽了手道:“我去给你倒个热水。”
也没管刘旖儿在床上咳着喊她,李桥拿着屋里的茶壶出了屋,找了后厨一个干杂活的婆子倒了些热水,顺便问了刘旖儿昨夜做了什么,这才知道了——
刘旖儿在她门口坐了一夜。
李桥气得也没给刘旖儿倒水,回到他床边就拿话呲他,“你有病吧,坐我门口干什么?嫌自己身子好了还是嫌命太长了?”
刘旖儿没说话,也有可能是没力气说话了,就白着一张脸看着她静静地听。
李桥知道说这些没用,看着他道:“你做这种事情,除了感动你自己,对我没有任何意义。”
刘旖儿蒙着薄泪的眸子黯淡许多,闭了闭眼,水气便汇成泪珠子顺着眼角滑下来了,他轻声叹了口气:
“桥桥,你就当是我痴心吧。”
说完,便侧头过去不再言语了,李桥都分不清他是故意的还是又晕死过去,用指尖在他鼻子下面探了探,有气,那便无事了。
等到大夫来看了,的确是风寒,不过邪风入体又心绪不宁才病倒得急,现在需要好好静养着,格外叮嘱了病人不能再受什么刺激,还需要一直有人在旁照看。
用大夫带来的药参和上姜片切碎了熬得浓浓地灌下去,刘旖儿的脸色好了些,等到送走大夫,今天已经过半。
再出门采买,就算全买齐了也太晚了,李桥昨晚就没睡好,连夜赶回去身体也吃不消。况且刘旖儿今夜还是危险了些,风寒最容易夜里反复,把他扔给一院子的下人李桥不放心。
只是答应温娇娇回去的时间要晚了。
当晚,李桥没再守在刘旖儿床前,怕他醒了又发癔症自己总忍不住拿话怼他,刚见好又受刺激。于是让王妈守在隔扇外,每隔两刻进去看一眼,有什么动静也好及时注意到。李桥依旧回了厢房睡,让王妈有事随时叫醒她就行。
后半夜刘旖儿又烧起来,王妈慌了神,拿不准要不要再去找大夫,便去敲了李桥的门。
李桥披着衣服去到刘旖儿的屋里拿手探了探,是烫起来了,不过比白天轻些。李桥先宽慰了王妈,说风寒就是容易夜里烧起来,盖着被子发发汗也好,让打了盆清水浸湿了凉帕子盖在刘旖儿额头上。
“清河夜里有宵禁,医馆也不一定开着门,他是做官的,不好因为风寒就坏了规矩大张旗鼓地在夜里请大夫。若是一个时辰以后热还消不下去,再去找也算有由头,无论官员百姓人命都最要紧。”李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