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环视会场,確保每个人都在认真听:“我有一个解决方案——数控工具机。“
“数控工具机?“几乎所有技术人员都面露疑惑。这个词汇,在场的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听到。
“数控工具机,全称是数字控制工具机,“李铭再次走向黑板,快速画出一个示意图,“它是一种能按预先编排的程序,自动地进行加工的工具机。“
这一解释並没有打消大家的疑惑。
在那个连电子计算机都刚刚诞生的年代,“自动加工“听起来就像天方夜谭。
李铭不急不躁,继续讲解:“传统工具机需要工人手动操作,加工精度受人工限制,而且效率低下。数控工具机则通过预先编排的程序,自动控制刀具的运动轨跡和进给速度,可以加工出复杂的三维曲面,精度远高於手工操作。“
他在黑板上画出了数控系统的基本结构:程序输入装置打孔纸带、运算控制单元和伺服驱动装置
“这种工具机理论上可以加工任何形状的零件,只要有正確的程序。而且精度和一致性都比手工操作高得多。更关键的是,它可以24小时连续工作,不知疲倦。“
会场再次陷入震惊的沉默。一位老工程师结结巴巴地问:“这……这种工具机真的存在吗?“
“在星条联盟,这项技术正处於研发阶段,“李铭回答,隨即又补充道,“但我已经设计出了一套適合我国国情的简化版系统,可以在现有条件下实现。“
说著,他又从公文包里取出另一捲图纸,展开贴在墙上。
那是一套完整的早期数控系统设计方案,包括机械结构、电路图和控制原理。
图纸上的注释非常详细,甚至標明了可以用国產器件替代的方案。
一位电子工程师走上前,仔细研究了图纸上的电路部分,惊讶地说:“这……这套系统主要使用电子管和继电器,理论上我们確实能够製造!“
机械工程师们也围了上来,对图纸上的机械传动系统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一直沉默的军工委陈主任终於开口:“李铭同志,如果你说的属实,这项技术不仅对航空发动机製造有帮助,对整个国家的工业体系都將是一场革命!“
王德明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
作为李铭的同学,他自认为对航空领域颇有研究,却从未听说过数控工具机这种概念。
这可是连星条联盟都还在研发阶段的技术啊!
赵部长兴奋地站起来,在会场里来回踱步:“数控工具机、航空发动机……这两项技术都是国家急需的!李铭同志,你的想法是先研製数控工具机,然后用它来製造发动机零件,对吗?“
李铭点点头:“是的。先解决加工手段,再解决產品製造。这样一来,不仅能造出发动机,还能为国家培养一批掌握先进加工技术的人才。“
赵部长和陈主任交换了一个眼神,似乎达成了某种共识。
“李铭同志,你的想法很好,但也面临一个现实问题,“赵部长坦率地说,
“目前国內主要工厂都肩负著国家重要生產任务,很难抽调资源进行这种#039;试验性#039;的项目。虽然你的设计看起来很完善,但毕竟是全新的概念,能否成功谁也不敢保证。“
会场里的气氛变得有些低沉。
技术人员们议论纷纷,一些人显得很纠结:一方面,他们被这些前沿技术深深吸引;另一方面,他们也理解国家当前资源有限的现实。
正当大家陷入两难境地时,坐在角落的一位中年干部突然站起来:“赵部长,我想到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