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星星点点的灯光勾勒出这座正在快速发展的城市的轮廓。
就在这座城市的某个会议室里,一群领导正在等待著他的成果,决定是否要赌上国家的未来,走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
“不能让他们失望……“李铭喃喃自语,手中的銼刀又一次精准地划过金属表面。
日光透过工业厂房的高窗洒落在车间地面,將忙碌的身影映得格外清晰。
时间已经是第五天下午,红星轧钢厂几乎彻夜未眠。
“传递一下那个撞针!“林工朝著远处喊道,他面前的工作檯上摊满了各式各样的武器零件。
李铭正埋头调整一个弹簧,头也不抬地应了一声:“等下,这个卡簧还差一点。“
整个车间里,数控工具机依然在不知疲倦地运转著,吐出一批又一批精度惊人的標准零件。
与此同时,李铭那套看似简陋的手工工具创造出的奇蹟,正与这些机械製品完美结合,逐渐呈现出成品武器的轮廓。
“太不可思议了,“郑明伟抹了把额头的汗水,小声对张师傅说,“机器和手工的结合竟然能达到这种效果。“
张师傅点点头,眼中满是敬佩:“这哪是一般的手工啊,简直是神乎其技。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谁能把金属加工到这种精度。“
工作檯上,第一批81式步枪的零件已经整齐排列,等待最终组装。
旁边是衝锋鎗的部件,造型更为紧凑,適合近距离作战。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几支狙击步枪的长枪管,经过特殊处理的钢材在灯光下泛著冷峻的光芒。
“李工,火箭炮的发射架已经完成了第四套!“小王兴奋地报告,“按照您的设计,重量比预期的还轻了两公斤!“
李铭终於抬起头,露出一个疲惫但满足的微笑:“很好,炮弹的装药和引信怎么样了?“
“已经完成十五发,正在加紧生產。“小陈回答,“不过我有点担心,没有实弹测试,怎么確保安全性?“
李铭放下手中的工具,走向火箭弹製造区:“让我看看。“
他仔细检查了已经完成的火箭弹,拆开一枚查看內部结构,眼神专注得像在解剖一个精密的生命体。
最后,他点点头:“装药比例没问题,引信灵敏度也在安全范围內。再生產十发,確保有足够的测试样本。“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第五天深夜,整个车间灯火通明,几十名工人和技术人员分成小组,各自负责不同武器的组装和调试。
李铭在各个工作檯之间穿梭,时而亲自上手调整某个关键部件,时而指导新手如何正確安装复杂机构。
“压力测试通过了!“林工兴奋地喊道,手里拿著刚刚测试完的一支步枪,“承受压力超过设计值20%,没有任何变形!“
郑明伟也带来好消息:“第一批五支步枪的撞针和击发机构全部调试完成,触发反应时间比ak-47快了近15%!“
李铭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满足:“很好,按这个节奏继续。我们的目標是——到明天晚上完成10支自动步枪、10支衝锋鎗、3支狙击步枪和5套火箭炮的组装调试,还有至少20发火箭弹。“
“这……这也太多了吧?“一位年轻技工忍不住说道。
李铭扫视了一圈疲惫但斗志昂扬的团队:“能办到。我相信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