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是为了拉景昌去打云宁两国,胡幼安没有提云宁两国的事,听起来像是北国早就有意攻打汴国,那个时候,北国甚至没有考虑过安国加入。
安渠还真不太清楚此事,安国放在北国的细作因为之前营救公子荣的事,损失大半,导致这段时间安国对北国内部几乎一无所知。
北国如果也加入了,那这件事,安国就不得不加入了。
胡幼安对安渠深思的表情很是满意,她在安国国都九曲呆了七日,将事情谈妥后,又转道去北国,路过小国,也会说一声联合攻打汴国的事。
她这一路完全没有隐藏自身目的的意思,因为她是从安国出发,所以不少人误会是安国主动找到了景昌,请求联合攻打汴国。
是景昌觉得自己没那么强大的实力,这才多拉几个小国加入。
等胡幼安到北国的时候,她人前脚刚入城,后脚苏望主动找了过来。
这就是一路高调的好处,许多人都盯着胡幼安,胡幼安再也不用主动去敲响别国国相的府门了。
已经有那么多诸侯国加入,北国当然要加入,公分一杯羹,两边都有很强烈的合作意向,联盟很快就被敲定了。
时间进入五月份,云宁两国被打得连连战败,送上了投降书。
安国收下投降书,认定两国已经打输了,开始与两国谈判,要土地要钱粮,来弥补此次大战自己的损失。
到了谈判这一步,消耗的时间就多了,战场从士兵头上,转移到官吏头上,大国们可算腾出手来,可以开启另一场大战了。
他们的目光纷纷落在了汴国身上。
汴国传来了噩耗,汴国国君于睡梦中故去,时年不过三十有六。
比安国国君大不了两岁,汴国世子继位,公主晟姜不服,领兵攻打文成君府上,想要将文成君杀死,结果战败自尽。
文成君受了重伤,同样危在旦夕。
也就是说,偌大的汴国,此刻只剩下新任国君能主持大局了。
这叫汴国的敌人们欣喜若狂,认为此乃天赐良机,此时不攻汴国,更待何时?
于是纷纷列兵城下,只待有人领头,盟军就会在各处攻打汴国的城池,将汴国彻底埋入尘埃之中!
安国一马当先,率先开始攻城,在安国大将军启明的带领下,眨眼间连下三城,打得汴国兵败溃逃,毫无还手之力。
此举叫盟军士气大涨,纷纷开始攻城,一时间汴国四面八方全是敌人,连临水之地也是敌人。
临水之地,是乘坐船只从泰晟出发的胡幼安领兵攻占,之前胡幼安和闻桃看着汴国舆图商量许久,最后定下了以泰晟所临之河为点,四面扩张的策略。
从泰晟顺流而下,速度极快,一日就能到汴国都城附近的小城,将其攻占后,可以利用大船运送物资,还能运送更多兵卒前往,比走陆路要快上许多。
如果没有舆图,想要以最快速度到达永明城会很困难,由此可见,领兵打仗时,舆图的作用可太大了。
作为舆图的绘制者,汴宵这段时间破天荒的得到了来自师妹闻桃的好脸色,哪怕她去捉弄闻桃,闻桃都能对她笑脸以待,搞得汴宵很是摸不着头脑,最后选择暂避,不跟好像被气疯了的师妹胡闹了。
闻桃见师姐只胡闹几次就老实下来,更是惊讶,原来只要对师姐笑笑,师姐就能老实?
那她以前生气到成宿睡不着觉算什么?算她能熬夜吗?
一个美丽的误会产生了,师姐妹俩谁也没有意识到问题,很快两人也没有功夫去想了。
因为闻桃很快就陷入忙碌之中,大军开拔后的后勤安排十分琐碎,光凭胡幼安底下的副将等人去统筹,实在是运转不开,闻桃不得不硬着头皮顶上,一个人忙不过来,就抓来汴宵一起干活儿。
每天睁开眼,又得管泰晟的民生,又得管前线的战争,两人忙得脚不沾地,说话说到嗓子沙哑。
最后实在受不了了,两人都开始摇人。
昶子学生很多,闻桃和汴宵都有相熟的人,她们相熟的人还不是一批人,因为两人性格相差太大,趣味相投的人,自然不是同一批。
接到两人信件,并且表示愿意前往帮忙的人并不多,不过核心的那几位全都来了。
昶子曾经只在汴国收徒,汴国这个地方,文风太盛,到处都是大能与大能的爱徒,将汴国国君的眼光养得特别高,以至于有不少有能之人,甚至连汴国国君的脸都没见着,就被拒了报效之心。
近些年来,汴国国君更是荒唐了,非天纵奇才不愿招入朝堂,也就文成君仗着与汴国国君血脉相近,入了汴国国君的眼。
真正的天纵奇才何其少,再说天才都有些异于常人的脾气,汴国国君那么傲,哪儿能接纳那些天才的脾气,最后自然是人才外流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