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大魏女史好看吗 > 第326章(第2页)

第326章(第2页)

王显一扫锋利的刀,威胁回去:“是人就惜命,你们不过百余人……”

对方打断他话:“少废话,你回京的路全堵死了,王显,我最后问你一句,走是不走?”

完了,当王显听到“回京之路全堵死”,心凉到底,明白他猜想的变故确实发生了。

更让他心寒的是,起程之际,这名骑兵说道:“你可别有自尽的蠢念,别让你的死,成为太师和皇帝不和的引子。”

隔日,葺波县,魏军大营。

军司刁整正和游击将军李晖商议事情,一名武官来帐内传话:“赵将军请李将军去粮草库。”

“粮草出事了?”李晖疑惑不已,赶紧离去。

他才走,赵芷进来了,把一封信递给刁整,而后一个字:“念。”

刁整见赵芷带着杀气,和往常很不一样,他不敢多问,展信念道:“扬州刺史元珍死,太师久留扬州,朝廷命李崇都督南阳诸军事,母亲放心回京。”

总共四句话,真是一句吓死他一句!

首先,这封信是尚书令尉窈写给赵将军的,在朝廷诏令送来之前,先一步告知,说明什么?说明送信过程里经手官吏,全是尉尚书令的人,还有,尉尚书令相信赵将军对军营上下的震慑,没人敢散布信中内容。

刁整拭一下额头的汗,手发颤,他想,天子怎可能容许太师久留扬州?只有一种情况,就是太师自己要留扬州,不再服从朝廷的调遣,扬州可是有十几万精兵啊!在精通韬略的太师手里,这十几万兵卒足以威胁司州武备。

再就是扬州刺史元珍怎么死的?其实怎么死的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尉尚书令竟不在信中告知,接替元珍的新刺史是谁?那便表明,有太师在,谁去扬州上任都没用!

最后,李崇来葺波大营接手战事,那么赵将军回京的唯一原因,就是接手皇宫禁军的最高官职。

前后联系,尉尚书令蔑视诏令,太师重掌兵权,赵将军掌管皇宫禁军……三鹰凶相,天将大变!

是夜,皇帝元恪因多日愁思,发烧陷入恶梦。他梦见三只异鸟从视野尽头飞来,它们后方,有极其可怕、密密麻麻的天兵天马,马嘶鸣,人喊“杀”,巨鸟的翅从天而下,似要改天换地!

元恪身躯一颤,但是没从恶梦里醒来,梦境忽然变换,一个头顶怪眼的模糊身影破出迷雾,朝他走来。

元恪想看清对方,问:“你是谁?”

“怪眼”人离近,元恪才看清悬在对方额头的不是眼,而是一个小灯笼,摇摇晃晃,怎么摇晃都遮挡怪人的面孔,摇晃得元恪心口烦躁。

“你是谁?”他发怒,再问,伸手去抓。

无计可施的皇帝

时间倒退前一刻。

尉窈跟着侍卫进入式乾殿,皇帝最宠信的大宦官杨范迎她进入寝殿,小声告知:“天才黑,陛下突然头疼发热,服了药好容易睡下,又隐入梦魇。”

尉窈没问“为何不唤醒陛下”的傻话,因为皇后已经在这,侍御师崔彧及门下省留值的元怿、秘书省留值的元澄也在。

还有,她进式乾殿的过程中,看见杨大眼、王仲兴、元遥这三名负责禁军的武官全部当值,这种部署只能是皇帝指派,由此,尉窈判断,皇帝这次犯疾难治好了,因为心病只能心药医,唯一的心药便是太师返京。

“尉尚书令。”

“拜谒皇后。”

“清河王,任城王。”

尉窈与元怿、元澄见礼,称二人“王”,不称官职,皇后立时提高警觉,开始往最坏形势上想,如果皇帝热疾持续或加重……她能以皇后身份掌控禁中么?如果能插手朝政,那么把父亲和从兄调回京都……

于皇后几息走神的工夫,崔御医走近尉窈,悄声询问:“下官可用针炙刺穴,令陛下短暂清醒,服下汤药。只是,只是陛下连着两晚没睡……”

尉窈发现皇后投过来的不满,立即稍抬手,示意听明白了,让崔彧闭嘴保命。

崔御医话里的意思有两层,一是皇帝这次发病,来势汹汹,就算针灸清醒过来,还会昏睡。眼下皇帝是睡不安宁,但未病到糊涂,一旦醒来,必须抓紧时间交待哪个大臣总管国事,哪些大臣辅佐,以及皇后在此期间可不可干涉朝政?

另层意思是,劝皇帝安心养病的“良言”,由谁告知皇帝呢?万一天子发怒,把忍受太师的窝囊气借机发泄,殿内众人谁愿、谁又能承担得起贬斥后果?

皇后质问:“尉尚书令,陛下平时最信你,将整个尚书省事务都交给你,你却让陛下忧心至病,你可知罪!”();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