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淘汰三人。第三题开始时,尉窈成为全队脊梁,以一己学识战长孙队伍十一人。
“请诸君听第三题,分别写出《周南》篇的十一首诗名,和《鄘风》篇的十首诗名,只写诗名即可。”
此题考背诵为次,主要考识字积累。
《周南》篇的十一首诗分别是:关雎,葛覃,卷耳,樛木,螽斯,桃夭,兔罝,芣苢,汉广,汝坟,麟之趾。
《鄘风》篇的十首诗分别是:柏舟,墙有茨,君子偕老,桑中,鹑之奔奔,定之方中,蝃蝀,相鼠,干旄,载驰。
尉窈、奚骄二人不假思索,立即动笔,又是全部写对,分不出高低。
其余人错字各异,有把“汝坟”写成“汝汶”的,有把“鹑之奔奔”写成“鹌之奔奔”的,错最多的是“芣苢”二字,要么把前个字在“不”下边多加了一横,要么把后个字写成了“莒”。有趣的是,颇难写的“蝃蝀”二字,无一个人写错。
此轮淘汰二人。
开始第四题,尉窈一人对战长孙队伍九人。
仍是崔尚出题,奚骄明白了,难题全在崔致那,应该是留着考他和尉同门的。
第四题是:“写出《周南》篇里,表现木植茂盛的词。”
此题后,长孙一方剩六人。
第五题是:“默写《式微》的诗序,并默写诗序的注释。”
这是崔尚手里的最后一题。
奚骄比尉窈交卷晚,反正已经晚了,他写完仔细检查并回想夫子上课时是怎么讲的,幸亏如此,他发现注解的最前面漏掉了一句“寓,寄也”。补上后,奚骄心里也跟打了补丁一样不痛快,这说明自己基础不够扎实,至少在《式微》一诗上是比不过尉同门的。
终于该崔致出题了。这时尉窈对战的只有长孙无斫这名主帅,以及奚骄和元子直三人。
元子直好烦啊,怎么屏风外头的队友跟商量好似的挤成一团,齐齐瞅他干嘛?都觉得马上要淘汰他了?他以前确实总逃课,不愿学《诗经》,但是到了崔学馆后,可能是夫子教的好,也可能是自己开窍了,所以从奚骄邀他帮助长孙无斫起,他就每天憋着劲儿的苦读。
想起苦读之苦,他背脊挺直,目光灼灼注视着崔致,赶紧出题吧!就算自己比不过训义学舍的那两个,难道还比不过长孙无斫吗?
这是考试还是烤人
崔致:“接下来的出题方式有变化,由我不停念诗的上句,诸君写下句。每次书写诗句的时间有限,很可能我念‘下道题’这句提醒词时,诸君没能写完上道题。这时你们要衡量好,是放弃上一题还是放弃下一题,我将视答题情况随时终止考试,答对最多者为斗诗之局首名。有谁对出题方式有疑问,现在问,都没有疑义,马上开始。”
他展开一直放在面前的绢帛,方寸间全是提前写好的简短诗句,只见它从一尺的长度四外伸展,展、展、展、展、展、展、展……
等、等等、等等……绢帛每被展开一次,考试的和观战的人都一次比一次惊目,更有人无声结巴着“等等”。什么意思?崔十五也太狠了吧!这么多题是打算念到天黑吗?
唯有尉窈惊讶的是另件事,崔致要进行的考法,已然形似“全都考”的模式。她不由怀疑崔致同样猜到元珩偷看见的联考题目非假题,之后对方根据揣测,摸索出来这套考法。
如果是这样,那崔致师兄真是太聪明了!
考法是很简单的,没人举手表达疑义。
崔致先做个手势,尉窈四人提笔准备。
“第一题,薄污我私。”
尉窈、奚骄速度写下:薄澣我衣。
再看另外那俩,耸眉困惑的神情真是一模一样。薄污我私、薄污我私……哪首诗里的咧?薄污……想起来了,《葛覃》诗里的!
首道题,已让元子直开考前的壮志打蔫。
崔致很宽容,等四人全写完再念:“下道题,控于大邦。”
尉窈立即写:“谁因谁极。”
奚骄的笔尖悬在纸上得有两息,方写出“谁因谁极”。怎么会这样?这是才学过不久的《载驰》啊!他背诵很熟的,怎么还得从脑子里搜呢?
他都迟疑,长孙无斫和元子直更感困难加倍。
之前被淘汰的学习《诗经》的人,尉茂最先反应过来此题出自《载驰》,然后是陆葆真,只不过她想出答案时,崔致又念第三题了。
“下道题忧心殷殷。”这次的提醒句和出题诗句之间没给停顿。
早习惯“全都考”模式的尉窈立即让自己进入恰到好处的半紧张状态,此种状态可以收敛全部心神听清楚考的是哪句,而后风驰电掣提取记忆,越过整体诗篇,直取所需的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