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红楼皇子修真 > 第25章(第2页)

第25章(第2页)

老太太也不宜久行,便在楼里的二层入了座。

楼里收拾得很干净,也很是清凉。黛玉喝了一盏茶之后,稍作休息,便得以恢复。在稷哥哥的呵护下,她终是比小时候要好些。

又有贾珍来贾母跟前讲:“张爷爷进来请安。”

那张爷爷,是这清虚观里的道士,原是先荣国公的替身,在这道观里修行。先皇亲呼“大幻仙人”,如今张道士掌“道录司”印,当今圣上又封他为“终了真人”,各王公亲贵都喊他“神仙”。

贾母见他亦是笑着道:“老神仙,你好!”

可见这位张道士的德高望重。

那张道士一番寒暄后,便问宝玉,说,“别的到罢了,他只记着哥儿。”又问宝玉的身子可好?

贾母唤来宝玉。

那张道士见了宝玉便抱了问好,还道:“哥儿是越发发福了。”

宝玉养在家里,后来连家塾也不去了,自然是养得白白嫩嫩的。

黛玉想到稷哥哥最近一次回来,因监了两处河道施工,奔走在两处工地,竟是比原先瘦了好些,她心疼不已。

贾母道:“宝玉那是外头好,里头弱。他老子逼他念书,生生把孩子逼出病来。”

这话倒是不假,二舅贾政自己考不取功名,得家族荫庇了一个从五品的工部员外郎,他便望子成龙,逼着宝玉科考。但又教而不得其法,一味冷嘲热讽,打压贬损,导致宝玉对科考更加厌恶。至于“逼出病来”,宝玉除了偶发癫病,身体倒是无碍的。

张道士道:“前儿我在好几处看了哥儿写的字、作的诗,都好的不得了。老爷怎还怨哥儿不喜念书?”

黛玉心道,宝玉表哥的字和诗,是还可以的,“好的不得了”倒也不至于。二舅为何怨宝玉,那便是养儿不得其法,使错了力气,便是越使越错。

张道士又道:“哥儿这身段、举止,我看了,便觉跟当日国公爷一个样子。”说吧,还流出两行泪来。

贾母闻此,也是泪流满面,说:“我养的这些儿子、孙子去,也就宝玉像他爷爷。”

诸人见贾母流泪,也是劝。

到此,黛玉便是有些诧异。今儿来清虚观是元妃安排的,来此祈福、听戏。怎么这位张道士,绕来绕去,就在宝玉身上做文章呢?

张道士跟贾母寒暄一番后,又道:“前儿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生的好模样,已经及笄。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亲事。这个小姐,模样、聪慧、家底,都配得过。不知老太太怎么看?老道也不敢造次,等请老太太示下,才敢向人说。”

黛玉就此听明白了。敢情这位张道士,张爷爷,是来跟宝玉保媒的了。

既然这场清虚观打谯是元妃安排的,这位张爷爷又是如此刻意保媒,恐怕是元妃安排的。

黛玉又想起宝姐姐在元妃省亲时写的《凝晖钟瑞》,其中不惜用“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这般的浮夸句子,来让元妃高兴。

黛玉越想,便越觉得,张道士说的那位姑娘,便是宝姐姐了。宝姐姐也及笄了,早该说人家了。薛家着急不已,于是便有了元妃主导的保媒说亲。

黛玉心道,有元妃娘娘出面,这次应成了。他俩成了,有宝姐姐在中间,二舅再不能动不动就当对小儿一般,随意打骂宝玉了吧。

黛玉后又想想,往日宝姐姐劝学时,宝玉那横眉冷对的模样,不禁抖了个激灵。他俩要真成了,日子恐怕也不好过。

贾母道:“上回有个和尚说了,宝玉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定亲。你可打听着,不管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得上,来告诉我。便是家穷,不过给几两银子,只要模样、性格难得好的。”

黛玉心道,外祖母这番话,可把这张爷爷结结实实地怼回去了。外祖母说,她听和尚说的,不听你这道士讲的。富贵不看,分明说的是,你薛家再有钱,我不看。

黛玉再看众人,已经寻不到宝姐姐、薛姨妈的身影了。

王熙凤来转弯,往张道士要寄名符,张道士便退了去拿符来,给诸人分发。

张道士先提之事,便不了了之。

过后,又看薛姨妈跟宝钗回了。

反正张道士没点名道姓,不成也就作罢。

只是薛家在宝钗婚事上这般执着,也是少见。

若是择人而处,未必这般艰难。

黛玉看透了,但薛家并没有。总是各人选的路,好不好走,都是当事人的选择了。

黛玉跟着贾母又游玩一番,方上楼去听戏。

这日周折,暑气甚重,黛玉有些中暑,次日便没去上书房。();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