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一句话所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学而时习之”的感触。轩辕承稷是被最后大学选修课上老教授给的释义说服了。
但是眼下,说好了低调的,轩辕承稷想流利地把问题拋还给先生。就跟刚刚回上书房时,先生让他背《大学》那般。那次是真记忆模糊了,这次则是想维持人设。
就在此时,贾元春竟来到了上书房。再看她身后,跟着一个玲珑剔透,跟小仙女一般的小姑娘。
轩辕承稷顿时傻了眼,竟是林妹妹来了!
轩辕承稷只觉得耳根一阵热,烧啊烧啊就烧到脸上。他心道,幸好刚刚没有装他连“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都不知道什么意思。不然丢人就丢大发了。
不管她是何原因被带到上书房。现在,她来了。他便是她的际哥哥了。
轩辕承稷清了清嗓子,认真地回答着先生的问题:“先生,我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说,我们学到的东西,若是时常能用到实践中,那便是一件快乐的事。”
“妙哉!妙哉!”先生听后直称赞。
朱圣人的集注,对此句并不是做此理解。
既往公认对此句的理解便是,学习新东西,不断温习,便是乐事。
先生如今听了轩辕承稷不同的解释,转念一想,学了能用,多好啊。
“潘先生,我奉皇后之命,送陛下钦点的林姑娘来此伴读了。”贾元春对先生行了个礼。
而跟在贾元春身后的林妹妹,正弯着那双星星点点的眼睛,看向轩辕承稷这边呢。
护花(9)
上书房坐落在章政殿东边的花园旁,簇拥在成荫的绿树间,四面都有窗,里边一片亮堂。
上书房里摆了五张长桌案。最前边的是先生的教案。
今日授课的先生是潘先生。潘先生跟贾元春还了礼,尊了其一声“姑姑”。
潘先生是知道上书房近日要来一位伴读的。但皇上没说给谁作伴读。上边没说的事,底下也不便问,总不出座下的两位皇子跟两位公主。
下首的四张桌案,第一张桌案已经坐了七公主、八公主,再坐不了第三个人。第二张桌子虽只坐了六皇子,但笔墨纸砚随意放了满桌,很难再容一个人坐旁边。第三张桌案后边坐着五皇子,书案却被整理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第四张桌案如今是空的,曾经是四皇子坐的。现在四皇子在朝中已有任职,已经不来上书房了。永正皇帝偶尔下朝较早时,会悄悄地坐在最后的第四张桌案前听听。
潘先生瞧着座下的皇子跟公主们都在看林姑娘,而林姑娘的目光却落在了五皇子身上。潘先生再仔细看,只见五皇子面色绯红,甚至一直到耳根。
潘先生不由得发出会心一笑。他前儿还当宫里的笑谈在听,有宫人说五皇子都十几岁了,还不开窍,把皇上皇后给他分拨的宫女通通赶到了外院。潘先生算是明白了,五殿下并非心如磐石,只是未遇到打开他心门的那个人。潘先生也看出了皇上找了这位林姑娘来伴读的良苦用心。
于是,潘先生跟黛玉介绍了一番座下诸人,便安排黛玉坐到了五皇子轩辕承稷边上的位置。
贾元春伏了伏,便告退了。她心道,上书房选的先生,真是好眼力。
黛玉这才知道,原来她一直思念着的,今日进宫后望眼欲穿找寻的际哥哥,竟然是当今的五皇子殿下!她此前一直以为他是内侍,还常常为此难过呢。
现在,她知道了,他不是内侍。没有什么比这更令人值得高兴的事情了!这感觉就像乌云密布的天空突然放晴,像久旱的土地遇到甘霖。她的心中,正起了一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平定心神后,她在轩辕承稷边上的位置坐定下来。
随着她而来的,还有刚刚穿过花园时,带进来的一缕春天的芬芳之气。
此时的轩辕承稷,红着脸,默默地分着自己的笔墨纸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