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翁见状,高兴不已,但也谨慎的没透露太多。
他心里虽然有很大把握从叶西那里弄到白沙糖,甚至可能会替叶西出面售卖,但现在什么都还没定下来,他不敢擅作主张,以免惹得对方不快。
而他越是这般含糊其辞,众人就越发好奇起来,有跟李翁熟悉的顾客便悄悄跟他打听。
“我们也不要你说出到哪里买到的这白沙糖,知道你家要靠这个在节前赚一笔的,你只跟我们说一句,你这里能不能弄到那糖来?贵一点也没事嘛!”
李翁看了眼旁边的夏梨,终于松口,说如果有机会,一定弄来一些给他们留着。
众人这才放过了他,满意离去。
有些大户人家的仆人小厮探听到了这小道消息,立马就赶回去速速报给了主人家。
普通人家爱买一样的点心凑热闹,可他们这种人家却爱图个新鲜。
能做出样与众不同的吃食来,宴饮时在亲友面前长长脸,甚至是传出去成为城中万户人家追逐的风尚,那可是相当有面子的一件事。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李翁那有卖新式的冰糖葫芦,有可能会售卖其用料白沙糖的消息就传遍了小半个边城。
夏梨眼见冰糖葫芦卖了个精光,不仅给叶四郎做的白沙糖争取到了一位销售商,还拉到了许多潜在客户,也很高兴。
对于人们误解冰糖葫芦是老翁卖的这事,他一点都不介意,老翁愧疚得想要送他赔礼,当然被他果断拒绝了。
于是双方彼此都很满意,因为冰糖葫芦卖得快,卖完时间还早,老翁便心急地提出要拜访他家主人家,夏梨这时也已经猜到了叶四郎的打算,想了想,便帮人收拾了摊子,把人带到了住处。
见他们这么快就将糖葫芦卖完,叶西小小的意外了一下,不过也在意料之中。
毕竟眼前这位老翁在一个地方卖糖葫芦卖了许多年,客观上是有不少老顾客的。
他唯一有点担心的是夏梨定的三倍于普通糖葫芦的价格,不过现在看来这也不是什么问题了。
李翁能找来,诉求已经很明显,叶西也没有再吊人胃口,很快就和对方谈好了合作相关问题,定下了作为供销商给出的白沙糖批发单价。
在和李翁的交谈中,叶西得知对方制糖用的甘蔗并不是自产的,而是向当地种植甘蔗的老农购买得到。
因为封州是连通四方的商业城市,糖类在其中算是比较重要的商品物资,不愁卖不出去,于是当地人普遍种植甘蔗,很多富贵人家还拥有自己的甘蔗园。
当然,普遍种植并不等于大面积种植,百姓眼里最重要的还是粮食,只是会留出一两亩地来种点甘蔗卖钱,改善一下生活而已。
叶西并不想费事和人打交道,想了想,就问熟悉进货渠道的李翁能不能代为进购甘蔗。
如果可以,也请对方帮忙留意一下,看能不能从那些种甘蔗的庄户里找出几个懂榨汁熬糖的来,事后他一定答谢。
李翁自然是满口答应。
他自问能从叶西这里买到白沙糖,还是以零售价八折的价格,是沾了对方想要在重九之前把白沙糖的名声打出去的光,但是这件事老翁就已经心满意足,代购和帮忙招工,他就是白干也乐意。
更不要说叶西还把进购甘蔗的价格定得比市场价低了一成,给了他从中周旋的余地。
双方谈妥后,叶西叫来夏木匠,让其带了老翁去找公证人签了协议,一式三份各自保存,老翁便高兴地离开了。
旁边院子约莫一直在关注这边,等这边事情一结束,便有人趁夜悄然翻过院墙来,将一封信送到了叶西手上,而后又是迅速翻走了。
叶西眼力不错,正好又闲来无事,一个人坐在院子里悄悄鼓捣吃的,正将这位大哥的一系列动作看在了眼里,不由嘴角抽了抽。
看信封上的字迹,果然是宋峤给他的。
叶西心跳快了一拍,宋峤这么快来信,是不是他大哥那件事有进展了?
他赶忙打开,一字一字看过去,前面是一些日常问候,说了他发热的事,叫他注意身体,同时为自己不能探病感到歉疚云云,又说边城的骏马比别处易得些,他那里备了几匹好马,来日叫他去挑一匹等等一些小事。
叶西惯知道古代人写个什么都讲究含而不露、春秋笔法,可这前面凑字数的话也太多了点吧。
匆匆看到下面,终于有他大哥的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