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
唐尽忠的话音刚落,何高轩立即心领神会,紧跟着出列补充。
他深知,要彻底将这份功劳坐实,变成铁板一块,就必须将所有人都纳入封赏体系,连文官也不能遗漏。
“陛下,唐侍郎所言极是,于武将封赏可谓周全。”
何高轩声音沉稳,接着话锋一转:“然,臣尚需补充,此番白沙沟大捷,非独武将之功。”
“据报,文官如王宏发、马子晋、谢绍元三人,虽不擅弓马,然于战前筹划、粮草筹措、联络协调乃至临阵鼓舞士气等方面,皆竭心尽力,功不可没。”
“此三人之文才吏干,亦当有所任用。”
他略一停顿,提出了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建议:“如今幽州战事正酣,后方州县亟需得力干员安抚地方、保障后勤。”
“臣建议,将此三人破格擢升为县令,即刻派往幽州前线附近州县任职!”
“如此,一则酬其功劳,二则以其才学治理地方,支援战事,三则。。。。。。”
他目光微不可察地扫过李崇义等人:“亦可使天下人知,陛下赏功罚过,文武并重,即便文官,只要于国有利,立下实绩,同样不吝封赏!”
何高轩与唐尽忠一唱一和,一个负责武将体系,一个补全文官环节。
提出的方案具体详尽,有理有据,既考虑了战场实际,又兼顾了朝堂平衡,更指向了未来的幽州战局。
他们就是要借着皇帝此刻龙心大悦、对手一时语塞的绝佳时机,乘胜追击,将吴承安及其部属的功劳和地位彻底敲定,使之成为无可动摇的事实!
这番步步为营的进言,顿时让朝堂上的气氛再度变得微妙起来。
唐尽忠与何高轩一唱一和,提出的封赏方案详尽具体,看似已考量周全,意图借此东风,一举将吴承安及其团体的地位夯实。
然而,以太师李崇义为首的文官集团,岂会如此轻易就范?
短暂的沉寂之后,反击立刻到来,且更为犀利刁钻。
李崇义再次出列,这一次,他的步伐更缓,语气也不再是先前那种泛泛而谈的风险警示,而是变得极具针对性,字字句句直指要害。
他先是朝着御座微微一躬,随即转向唐尽忠与何高轩,目光沉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压力。
“唐侍郎、何大人爱才心切,急于为国擢拔良将,此心老夫可以理解。”
他先是以退为进,缓和了一下语气,但紧接着话锋陡然一转:
“然而,二位所奏,请擢升一十六岁的吴承安为忠勇将军,独掌一万五千兵马,并使其麾下诸将各领重兵,此议。。。。。。老夫以为,太过草率,恐非国家之福!”
他特意将“一十六岁”这四个字咬得极重,声音在大殿中清晰回荡。
“陛下!”
李崇义面向赵真,声音恳切,仿佛全然出于公心:“吴承安虽是武状元,天赋异禀,勇力过人,此点无人否认。”
“白沙沟一战,其或有献策出力之功,亦属实。”
“然,战场非比武场,统帅更非匹夫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