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着:“节日快乐。”然后各自独特的祝福语又被彼此淹没。
这是一场没有组织没有预谋,却格外有仪式感的节日祝贺。
江宁抬起手想掩饰什么似的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脸上的笑意却怎么也止不住,当老师不就为了这一刻吗?这一瞬间极大的满足感足以支撑起他无数被备课折磨的深夜。
“谢谢大家。这是我当老师的第一个年头也是我第一次过教师节,我从来不觉得自己伟大,但我一直为这个职业而自豪,也为遇见你们这一群爱学习的好孩子而庆幸。希望我们能在高考前的日子里相守相互进步,在高考后的日子想起这段时间也仍有回甘。”
江宁在台上深深鞠了一躬,千言万语都不能表达出他内心的汹涌,教出成绩虽然很功利但也是最现实的回报,他翻开卷子,便开始今天的教授。
“今天要写一篇作文,是往年的高考题目《这世界需要你》立意自定,文体除诗歌外不限。四十五分钟写完,剩下的时间互批,然后我来讲。”
江宁发下作文纸,回到讲台上坐下,看着卷子上的作文题目思绪也翻飞。
这世界有那么多人,光国内就有十几亿人。其中有人命如草芥,有人视人命如草芥,后者多败絮其中,前者多命转乾坤。他们到底被不被世界需要呢?
其实在江宁看来,野草从不需要证明自己配得上春天,它本身就是大地的宣言。存在先于本质,人的主体性恰恰在于超越被需要的功能性,在虚无中构建自我存在的坐标系。西西弗斯在荒诞中选择了自我定义,人的价值在江宁的理想观念中也不需要外界的定义。
但理想的尘埃在现实的尺度上空空荡荡,他理想的和追求的也恰恰相反,人的价值往往取决于对社会的价值。
这篇作文自然也要正能量,要符合唯物主义而不是存在主义。他的价值也要融入社会,让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内在统一。
人一旦陷入沉思,时间就飞转急逝,当台下的一个女生举起手说:“老师,我写完了。”江宁才重新从识海里出来,看了一眼时间五十分钟已过。
“前后互批一下吧,批完交上来。”班里一共二十几个人,大多是女生,他也一直觉得女生在文字的造诣上天赋异禀,生来细腻柔软的心能觉察出更美的风景。
作文收上来,小小的一摞,他摩挲着纸面想千万不要有人和他是“知己”,那样的作文放在考场上是达不到及格线的。
多数同学的作文如流水线加工出来的一样,规规整整,挑不出大错也没有多大的亮点。只有一篇吸引了他的注意,是和他共鸣的另类。
这个同学通篇围绕主题论述,却在结尾突然转折写到“这世界需不需要我不重要,但我需要我。”这句话是有力量的,写它的人也很有勇气,但这句话足以让这篇作文的分数骤降十分。江宁翻到第一页记住了作文主人的名字,杨青萍。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是个好名字,江宁也毫不犹豫地叫出口:“杨青萍,出来一下。”
江宁走到教室门口斜着身子,一个面无血色,就算套着版型臃肿的校服也挡不住清瘦的女孩走向他。很眼熟,之前的玩偶就是她送的。
江宁担心道:“你身体不舒服吗?”
杨青萍气若游丝却反驳:“没有,我一直这样。老师你找我有什么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