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来,我和颖颖的婚姻像一团小心点燃的篝火,温暖却暗藏火星,稍不留神便可能燎原。
大学毕业就结婚,四年了,浦东那套三房两厅的月供,像绳索勒住我们的呼吸。
颖颖从不抱怨,她精打细算,能把ZARA的连衣裙穿出大牌气质,H&M的衬衫在她身上也迷人得紧。
我们的日子简单却精致,像她养的多肉植物,朴素却饱满。
曾经的感情跌宕起伏,如今平淡如水,却成了另一种试炼。
颖颖依然美得动人,瑜伽裤勾勒出她的曼妙身姿,杏眼笑得眼角弯弯,总让我忍不住多看几眼。
大学时,富二代开宝马追她,校草送她Gucci围巾,她却选了我这个普通人。
婚后,广告公司的客户常盯着她送香水、口红,梳粧台摆得琳琅满目。
她说是“商务礼品”,不好推辞。
我们的朗逸比不过他们的宾利,25年的房贷像无尽的隧道,但我们的感情,点亮了这个家。
大学时颖颖就很大胆,和前男友试过不少花样,她的性观念比她苏州的爸妈开放许多。
跟我恋爱后,我们常偷着开房,她好奇心旺盛,看了新玩法就拉我尝试,触碰间她的回应如电流般撩人。
婚后三年多,她从创意设计助理升到创意设计师就止步不前,被广告公司的改稿折腾得心烦,回家瘫在沙发上,眼神疲惫。
我做码农做到了部门经理,不过最近公司业绩下滑,加班到凌晨也救不了。
加班回家,只见她窝在被子里刷手机,屏幕冷光映着她精致的脸,像只慵懒的猫。
亲热的机会越来越少,不是她推说加班很累,就是我回来太晚,她气鼓鼓地装睡。
就算周末难得在一起,也是匆匆结束。
我们之间隔着一道无形的墙,不是冷漠,是生活的重压让人喘不过气。
回家的路上,春雨细密,哈啰单车的轮胎在湿漉漉的街道上打滑。
地铁里,我塞着蓝牙耳机,播客聊着“职场内卷”,部门新来的实习生小张抢尽风头,大老板夸他“有冲劲”,我只能笑着附和,心里却堵得慌。
颖颖说她们组来了个海归硕士,富二代,因为可以带来很多单子,实习了三个月就转正升到创意设计师,把她气得要命。
路过弄堂口的摊子,老阿姨递来一碗热腾腾的米酒,甜香暖手。
路边,年轻人刷着抖音,笑得无忧无虑。
新闻说90后婚姻幸福感下降,约炮、一夜情成了潮流。
我啜了口米酒,心想,颖颖是不是也觉得我们的日子少了点激情?
家里,书架上堆满颖颖的营销学和平面设计书,我的算法和神经网络书挤在一角,旁边是她新买的多肉植物,绿意盎然,取名叫“希望”。
她窝在沙发里,瑜伽裤勾勒出长腿,手里端着咖啡,手机屏幕映着小红书的动态。
她刷到一组情侣挑战视频,笑着说:“人家玩得这么开心,比阿拉精彩呀。”我心动,接话:“那阿拉试试看?江边夜跑,跑完吃点夜宵。”她瞥我一眼,嗤笑:“倷跑两步就喘,还行吗?”我拍拍胸口,装硬气:“练了俩月Keep,我可不是沙发土豆!”她笑出声,脸颊微红,眼底闪过一丝促狭。
五年前,颖颖还是那个在酒吧纵情起舞的女孩,H&M短裙衬得她像夏天的阳光,魅力四射。
新婚那阵子,我们住在我父母凑出五成首付的房子里,阳台外是黄浦江对岸的灯火,闪烁如星,映着我们的憧憬。
沙发上,她扑过来压着我,笑着喊“教训你”,我们嬉闹着滚成一团,像两个无忧无虑的傻子,笑得满地打滚,那份活力点亮了新婚的每一天。
我瘫在沙发里,脑子里转个不停。
昨天跟同事老王吃饭,他吐槽“婚姻七年之痒”,说跟老婆就是室友。
我和颖颖才不到四年,怎么也有点老夫老妻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