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那情 葛小兰 > 第210章 时代的巨变(第3页)

第210章 时代的巨变(第3页)

“先立项,报批的同时先把地征了,尽量节约时间,现在中央也很急,手续上稍微违一点规出不了事,我们先把纺织产业园的项目给拿到手,接下来我先投资一个内衣厂,用工规模,按照二千人的标准来。除了这个项目,我师父还可以拉来一个港商投资的服装厂,用工可以按照五千人的标准来建,有了这两个项目,接下来你可以把纱厂,布料厂,印染厂这些配套都往产业园里拉,具体能不能搞成功,就看你们自己了。产业园区的建设你交给曹轩不就行了,他的施工队正好可以扩大用工规模,只要再拉来三个五个像模像样的工厂,咱们县的经济就算彻底盘活了。”咬着馒头,张春林一边把菜往自己嘴里塞着一边说道。

饭上来的很快,曹轩安排厨师三班待命,为的就是等张春林醒来的时候能够赶快吃上一口热饭。

“你可帮了我的大忙了!”这个饼画得太大,如果操作成功,他说不定就得上市委里去转转了,头衔还不能是副的。

“我生产情趣用品的工厂也要搬过来,这是西沟村的发家厂子,现在效益也不错,碍于西沟村的道路条件我也没办法将厂子再扩张了,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挪过来,到时候你给我安排个角落就行,毕竟咱们这个项目是纺织产业园,擦边球打打可以,别回头组织真的调查起来出了纰漏。”

“你放心,我让曹轩给你找一块好地方,基础的地方全包在我身上了。”

“钱!关键是钱!”

“这个你放心,我还是能从市里要到一点资金,至于不够的先欠着,我自己儿子的施工队,这个问题让他去处理,对了,你二姨也得安抚安抚工人,特殊时期。”

“工人熬不了太久,港商的工厂建设也是需要施工队的,他们不可能从香港带自己的施工队过来,让曹轩多招一点人,等到开始建设港商工厂的时候,资金就能回笼一些了。这笔钱要先用来发工资,至于建筑材料,先让供应商们赊着,半年结一次账,分批付款。”

“好主意!这样用少量的资金就可以将整个项目盘活了。”

“水电和其他基础项目也要及时跟进。”

“这个没问题。谁敢拖后腿我撤谁的职!不过春林哪,这个纺织产业园,到底前景咋样?我光看你这个分析报告,心里没谱啊,你得给我个准话。”

听曹书记这么说,张春林知道他还是有点信心不足,不过也情有可原,前面县里的纺织厂才刚刚倒闭,现在他要大上特上纺织产业,曹书记心虚也是正常的,不过张春林看得清楚,县里纺织产业的淘汰是因为经营理念跟不上了,生产出来的东西根本没人要,在这个行业里,不进既死,国有企业那种死板守旧的做法根本无法在现在这个市场上生存,但私企就不一样了,有干劲,活力足,更重要的是能够时刻紧跟国际市场开拓自己的眼界,再加上现在纺织产品出口形势一片大好,这个时候上马项目是闭着眼睛挣钱。

“十年!”张春林伸出两只手,竖起十个手指头对着曹书记说道:“我预判接下来十年都会是纺织业快速发展的时期,你放心大胆地干。”

“得嘞,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曹书记兴奋地拉着张春林的手好好地晃了晃,随后他兴奋地说道:“你在这里吃着,我先去前面找他们开个会,争取明天就把项目动起来,特事特办,咱也不能讲流程了,能上马的立刻上马。”

他要被下岗职工折磨得头都快秃了,再加上信任张春林这个能人的能力,因此决定顺着他的思路放手一搏。

“嗯,对了,多动员一些原纺织厂的老人,他们有技术,懂设备,不要怕他们规模小,不要把眼光放在那些几万锭的大厂上,现在大家手上都没钱,几百锭的小厂子也可以用租厂房的模式让他们上,让他们从小老板慢慢做大,给他们一点时间。”

“这个主意好,老棉纺厂的下岗职工里有不少能人,我让县里的人出头去跟他们谈谈。”

“曹书记!”张春林又将转身的老曹书记重新喊得立在了那里,等到他回头,张春林再一次语重心长地说道:“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不要怕犯错!但是有些错,是万万不能犯的。”

曹书记心里一咯噔,同样凝重地点了点头走了。

与此同时,他也明白了自己接下来要怎么做,是时候抓一波吏治了。

这一次见张春林,他敏锐地感觉这孩子跟以前的他完全不一样,可具体产生了什么变化他又说不出来,只是一种很模糊的感觉。

吃饱了饭,张春林跟秘书室打了声招呼就出去瞎溜达去了,不看不知道,下岗潮的影响竟然如此巨大,那些下岗工人失业之后不得不开始走上街头,有卖鸡蛋的,有卖各种小吃的,他打听了一下,还有好多人离开这里去南方打工的,这个巨变的时代,正在迅速地改变着周遭的一切,当然,他也见到了一些人只会坐在家里唉声叹气,更有许多人干脆离婚,抛弃了那个不成器的对象另谋生路。

时代的变革就像是一头不会转弯的巨兽,凡是跟不上速度的全都被他碾压在了脚下。

来到曹轩的房地产公司门口,这里也萧条了不少,大家手上都没钱了,自然也不会有人来买房,不过好在曹轩拿二机厂的地没花费多少代价,从舅妈那里得到的反馈是至少目前他们还撑得住。

相比较于他这边,海南的楼市简直可以用过山车来形容了,他还记得当时曹轩曾经跟他表达了想去海南发展的想法,他没同意,让曹轩在县里稳扎稳打,曹轩事业刚有成就,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时候,哪里会认同张春林的想法,自己调用了公司账上全部资金就雄赳赳地奔赴海南,飞机刚一落地,“国16条”出台了,严格控制信贷总规模、提高存贷利率和国债利率、限期收回违章拆借资金、削减基建投资、清理所有在建项目并要求房地产开发投资必须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由央行和国家计委重新核定当年的房地产信贷规模,并下达到各专业银行。

至此,海南楼市崩盘。

曹家老爷子听闻此事被吓出了一身冷汗,开始变得不信任儿子的眼光,也更加信任张春林的判断,之后一番操作,升任曹丽萍和葛小敏做了公司的副总,财务总监则由他自己的心腹担任,自此,曹轩就算是被彻底架空了,空挂了一个总经理的头衔,却什么实权都没有,对曹老爷子来说,让他安安静静地呆着比瞎折腾强。

张春林这一次回来,还有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来劝劝曹轩,这家伙被他老子架空之后就变得一蹶不振,他是来给这混小子鼓气的,归根到底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徒弟,他还是不想让他变成个废人。

房地产,他知道这的确是一个发展方向,以舅妈和二姨的能力是可以完全闯出一片天地的,他也不是没想过让她们自己出来在房地产上打拼,但是考虑了一番之后他还是放弃了,她们有能力,但是没根基,在中国,根基是一个明面上不显眼但是却非常重要的东西,抛开曹轩虽然能够获得一时之利,但是却落下了一个坏名声,不管是对他自己还是对舅妈她们都不利,在中国官场混,名声要比金钱更加重要。

既然如此,那就干脆抬着曹轩的名头来做事,这小子再锻炼个几年,怎么也该成长了。

他给曹轩定的目标就是四个字,知人善用,身为公司的掌权者,这个能力很重要,剩下的,自然就是用别人的经验来壮大自己,曹轩注定成不了开国之君,但是经历过海南的失败,只要他能够吸取教训,做一个守成之君还是问题不大的。

二人一番深谈,曹轩稍稍振奋了些精神,回到家碰到自己老子的时候也不再是无精打采的模样,曹老爷子好奇之下自然要问一问是什么情况,曹轩于是和盘托出说出了张春林对他的判断,曹老爷子什么见识,从儿子的寥寥几句话里就听出来了张春林对儿子的培养方向,这一点曹老爷子无比赞同,自此两家更加信任,曹老爷子也将公司的权利彻底下放,连财政大权也放给了曹丽萍和葛小敏,美其名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