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贾环和林黛玉是什么关系 > 第7章一字千金三日之约(第2页)

第7章一字千金三日之约(第2页)

对她而言,儿子能进家学,和那些正经主子一样读书识字,那简直是祖坟上冒了青烟,是天大的荣耀!

“前提是,我能做到。”

贾环平静地提醒她。

“能!一定能!”

赵姨娘此刻已经被喜悦冲昏了头脑,她一把夺过贾环手中的《百家姓》,翻开看了看,又急急忙忙地塞回去,仿佛那是什么烫手的宝贝,“我儿这么聪明,肯定能背下来!快,快进屋去!这三天,你什么都不用管,只管给我在屋里背书!钱槐,你去把门给我看紧了,就是一只苍蝇,也不许给我飞进来!”

贾环看着她这副既激动又紧张的模样,心中微微一叹,却没有反驳。

他知道,这三天,绝不会像赵姨娘想的那么平静。

他回到屋里,赵姨娘和钱槐立刻忙碌起来。

一个去烧热了炕,一个去点了最好的那根蜡烛,又将屋里唯一一张还算平整的桌子擦了又擦。

贾环坐在桌前,摊开了那本《百家姓》。

赵氏双姓,钱李周吴……

对于一个浸淫古典文学十数年的现代人来说,这本四百余字的小册子,别说三天,就是半个时辰,都足以背得滚瓜烂熟。

但他不能表现得那么轻松。

他必须“演”,演出一个天资不算绝顶,但勤奋刻苦、勉力上进的形象。

这才是贾政最想看到的,也最符合他如今“庶子逆袭”的剧本。

于是,接下来的时间里,贾环的小院,便出现了一副奇异的景象。

屋子里,贾环“头悬梁、锥刺股”般地苦读。

他时而高声朗读,时而蹙眉苦思,时而又在草纸上反复抄写。

那副专注而刻苦的模样,让守在窗外的赵姨娘看得又是心疼,又是欣慰。

院门口,钱槐则像一尊门神,手持一根木棍,尽忠职守地拦下一切试图靠近的人。

无论是来送饭的,还是来看热闹的,一概被他挡在院外,只说:“三爷苦读,不见外客。”

这番动静,自然也传到了府里各处。

王夫人的院里,周瑞家的正在回话:“……听说那环哥儿,把自己关在屋里,不眠不休地背了两天,嗓子都喊哑了。赵姨娘更是跟护食的母鸡似的,谁也不让靠近。”

王夫人正捻着佛珠,闻言眼皮都未曾抬一下,只是淡淡地道:“由他去。就算进了家学,泥鳅也变不成真龙。宝玉那边,最近功课可上心了?”

“宝二爷聪慧着呢,只是不爱那些仕途经济的学问罢了。”

王夫人这才微微颔首,不再言语。

在她看来,贾环的这点折腾,不过是池塘里的一点涟漪,无伤大雅。

而在怡红院,气氛却有些不同。

晴雯正撕着扇子取乐,听小丫头说了贾环的事,便“嗤”地一声笑了出来:“他也配读书?别是读了两天,把脑子读成一团浆糊,跑到老爷面前去丢人现眼吧?”

袭人则在一旁柔声劝道:“你少说两句吧。他如今可不是从前了,听闻在厨房,连凤姐儿都让他三分。”

“哼,不过是会耍些上不得台面的阴谋诡计罢了。”

晴雯撇撇嘴,到底没再多说。

宝玉坐在一旁,听着这些话,只是蹙着眉头,神情间颇有几分烦闷。

他天性不喜这些争斗,更厌恶贾环身上的那股阴沉之气。

在他看来,贾环想读书,就像是乌鸦想学凤凰叫,不伦不类,惹人发笑。

暗流,在平静的表象下涌动。

到了第二天的下午,贾环正襟危坐,在纸上默写着《百家姓》,笔锋沉稳,字迹工整。

这对于一个八岁的孩子来说,已然是难能可贵。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一阵轻柔的说话声。

“钱槐哥哥,你让我们进去吧。我们是宝二爷打发来的,听说三爷苦读辛苦,宝二爷心里惦记,特地让我们送些点心和热茶来。”

热门小说推荐

少年王
抚琴的人少年王
...
超凡大卫
吃瓜子群众超凡大卫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