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高温油煎的食物泛着令人喜爱的光泽,那位公子小心咬了一口,仔细咀嚼,倏忽眼睛一亮,急忙问道:“怎么卖?”
“店中煎好的一份卖五个荚钱,一份有十块,还洒盐;若是买回家自己做,一块巴掌大的豆腐五个荚钱。”伙计示意公子随着自己手势看过去。煎好的分量少,立刻能吃,解馋:买回去自己做的分量大,划算。
“这么便宜?”公子大喜过望,还以为这种新出来的东西很贵呢,“给我来十份,送到旁边的陈家酒肆。”
有人开头,就有人接着问:“若买那生的,回去怎么做?”
“您放心,店中免费教授制作方法,您瞧,窗边放大的竹简上,写着做法呢。若是有不喜欢读竹简的,看小人操作,也就会了。”刚好,原本煎好的一锅卖完。伙计重头开始,边讲解边制作:“大火烧锅,先下豆油,豆油烧热,再下豆腐,先不动,等它定形煎黄之后,再翻面。出锅时撒上盐,就成了。”
“等等,你用的是什么油?我怎没见过?猪油?羊油?总不是牛油吧?”
“公子寻小人玩笑,牛哪里能杀,这是豆油。”
“豆还能出油?”围观人群更大声的吵嚷起来,“我看看,我看看。”
“公子们别挤,别挤,都能买到,都有,都有!”
“豆油?豆油?豆怎么能变成油?别挤,让我瞧瞧。”
平日里风度翩翩的公子哥儿们挤成一团,吓得伙计连忙把锅端到一边,苦口婆心道:“公子们,热油烫到可不是好玩的,烦请公子们排队,小人立刻分发,每人都有,每人都有。”
公子哥们不敢再挤,再挤人家就不做了。
伙计手忙脚乱,装满一盘,递过去竹签子,公子哥们也不讲究了,一人拿一根竹签扎着吃。
“好烫,好烫!”
“好吃!好吃!”
有这免费的吃播,又吸引更多人来围观。
尊贵高雅的东市,突然成了吵吵嚷嚷的街头摊子,烟火气蒸腾。
四面窗户都是这样,卖豆浆的当场煮开加糖、加盐就能喝;卖黄豆芽、绿豆芽的也是当场炒制,人人都能尝味道。豆渣、豆腐卖得好不稀奇,最引人注意的居然是豆油。
消息一传开,各家都把吃李氏菽香的食物当做一种时尚。
零卖收荚钱,大量订货收金银铜布帛粮食,周边酒肆、食肆都因此生意好起来,各家的伙计都在外头排队买。
更有人赞叹李氏菽香仁义,做菜的法子就这么高挂在墙上,人人都能看,人人都能学。不识字的看伙计操作,也学会了。伙计们边做边讲,遇到客人们问还仔细解答,一点儿不怕秘方被人学走。
绕着铺子走一圈,已经学会了香煎豆腐、甘甜豆乳、凉拌银芽、素炒香团四道菜。且这菜谱还会变,比如今日,卖银芽那边就换了菜谱,伙计新做了一道银芽汆汤,那叫一个鲜。
不说这些,只看伙计的着装动作就让人安心,头发包得整整齐齐,指甲剪得干干净净,每个伙计做菜之前先洗手,看着就清爽干净。
一仓库的黄豆、绿色飞快消耗,甜娘又抓紧收购,刚过岁首,当官的发俸禄,耕田的粮满仓,黄豆、绿豆这些价贱的东西,都让这波大采购带得紧俏起来。
“女君,好多皇亲贵胄都来大量下定,咱们的产量跟不上啊。”甜娘苦恼,有些人根本不听你说理由,扔下钱就走,真是让人甜蜜的烦恼。
“先让他们排队,家里三班倒,能出多少出多少。”
“要不然提价?卖得这样便宜,能买的人太多了。”甜娘算过,若是价钱提高一倍,客人要少三分之二。
“再撑一个月,然后放出消息,说我人手不够,实在做不完这么大的生意,要卖方子。”李茉已经计划好了,把自己手中的竹简递过去:“找人宣扬吃这些东西的好处。”
甜娘接过仔细看,上面写着冬日吃菜蔬对肠胃好,不会便秘;老人吃这些软烂的食物好,不伤牙齿;每天一碗豆浆,能强身健体之类。甜娘轻笑:“哪里需要宣扬,只尝一口,就知道是好东西。”
家里人连轴转了一个多月,终于在十二月一日,李宅府门大开,迎来了十多位豪商巨贾。
靠近渭水和皇家禁林城边上的李宅,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闹。豪商巨贾出行排场奢侈,有坐马车的,有坐牛车的,车身也装饰精美,车帘布幔华贵,除了不能逾制,能用上的好东西都用上了。衣着华丽的奴仆在前开道,捧着扇子、香炉之类物件,还有让幼虎、乳豹这些珍惜宠物随行的,让李茉这草民发家的小虾米也长见识了。
众人也好奇打量李宅,这位女君在朝堂放话以后要封侯,听闻还有神仙点拨,只看她作出的这些东西倒是稀奇。
李宅偏远,建筑中规中矩,唯一可夸的就是随处可见的鲜花。此时并没有用鲜花装点宅邸的传统,众人只能在心里叹一句:果真是女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