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刚出仕就被评为天下第一廉吏。后来又上疏死諫,与阉党殊死搏斗,气贯长虹,为眾人敬仰的正臣。
怎么,他也做起这营生来了?”
凌云志不以为然道:“廉吏正臣又如何?铁骨錚錚又如何?难道就不食人间烟火了?
一家老小就不吃饭了?
廉吏正臣又不是神仙!”
黄腾达说:“不是大洪先生亲自操办,是他的嫡长子,杨之易。”
“哦,原来不是大洪先生亲自下场。”
四位童生刚欣慰完,突然觉得不对。
“父子一体,他长子下场,跟大洪先生亲自下场有什么区別?
黄腾达笑眯眯地说:“没错,跟大洪先生没区別。杨之易杨公子的面子,上至陕西布政使,下到知县,谁敢不认?
你敢不认,他回去跟大洪先生提一句,隨便写两句,塞在奏章里弹劾你。
你吃了大洪先生的弹劾,海內闻名,天下的读书人不得戳著你的脊梁骨骂?
遗臭万年啊!”
凌云志接著说:“大洪先生可是奉了皇上旨意,来陕西访廉肃贪。他老人家清廉公明,他说你是贪官污吏,皇上肯定信,朝廷肯定信,天下也肯定信。
就问问你,杨之易杨公子的面子,试问这陕西官场,谁敢不买?”
黄腾达得意洋洋地说:“有杨公子为你们保驾护航,你们说,你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关,能不能一路通关?”
四位童生震惊之余欣喜万分。
天下第一廉吏的公子为何做起这科试舞弊的营生,他们暂时管不到。但是他们很清楚杨之易的实力。
有他帮忙,自己的秀才功名確实十拿九稳。
魏童生试探著问:“两位的实力我们已经了解,现在就想问问,保我们通三关的费用是多少?”
黄腾达心中大喜,与凌云志对视一眼,不动声色地答:“一个人一百二十两金银,保通三关,秀才功名到手。”
四位童生嚇了一跳,“一百二十两金银,太贵了吧。”
凌云志马上答:“四位兄台,不贵了。市面上有的是四五十两的门路,最低的有二十两银子。
可那些门路你们敢信吗?”
黄腾达接著说:“那些便宜货,多半是县试五日游,到了府试就把你们刷下来了。有的纯粹就是骗你们钱。。。
我们这个可是实实在在通三关,保得秀才功名!”
“没错。在江南那个鬼地方,秀才比举人都难考,通三关的费两百两银子起步。我们这一百二十两,很便宜了。
四位中了秀才,有功名在身,其它的不说,每年帮乡亲打几场官司,三五年下来就回本了。”
“我们陕西不是甘肃贵州,一省没几个读书人。
陕西底蕴深厚,人才辈出,尤其是关中一带,读书人比比皆是,爭秀才的人没有八千也有一万。
秀才也很难考的!四位亲身经歷,定有体会。
一百二十两,真心不贵!”
黄腾达还诱惑道:“明天年院试后,接著就是乡试。